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31 03: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过程,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这是我国发展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大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四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步伐,初步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奠定了四川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我们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为支柱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构建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和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为重点的“10+3”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体旅游为支撑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型服务业,加快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0678.1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为10.9:37.7:51.4,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在创新驱动,坚持以改革创新强动力增活力。四川科技创新资源十分富集,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结出硕果,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5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色越来越足。立足四川实际,推出电力体制改革16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等一大批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区域协同,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实际。我们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去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经济增速分别达8.2%、8.4%、8.4%,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特色鲜明。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干支联动、竞相发展局面正在加快形成。扎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一干多支”的底部基础。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去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3%,“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正逐步形成。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在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四川不沿边不靠海,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聚焦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以高铁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四向八廊五枢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超过3800列,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18条,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加强与俄罗斯、荷兰、德国、以色列和日本、韩国等重点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力度,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商发展大会等重大展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友城及友好合作关系达288对,驻川领馆增至17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29.2%,今年上半年增长21.9%,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始终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16元、13331元,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55倍、239倍。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发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年底的625万减少至去年年底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降到1.1%。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农民工工作,出台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和推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让全省2500万外出务工人员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着力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殷实、越过越安逸。

  伴随着“中国号”巨轮破浪远航,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