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让科学工作成为阳光下最值得尊重的职业之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让科学工作成为阳光下最值得尊重的职业之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9-11 04: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诚信建设万里行

让科学工作成为阳光下最值得尊重的职业之一

——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9月初,中国科协宣布: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将于11月中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将请三位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德学双馨的院士专家作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播。

  自2011年开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连续举办8年。师昌绪、袁隆平、吴孟超、郑哲敏、吴良镛、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和部分杰出中青年科学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和学术成长经历,以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为主要内容,向全国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青年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了生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这也成了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科学道德建设,诚信教育是根基,也是从源头治理学风道德问题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科协,教育部也发起成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陆续加入。

  《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的科学道德制度建设成果纳入各类宣讲教育活动,我国的科学道德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全国各地持续有效深入推进,让科学工作逐渐成为阳光下最值得尊重的职业。

  “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同学们要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实践者,成为诚信为人的典范和社会良知的引领者。”在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李晓红、邱勇和周琪三位院士分别结合各自的科研经历和人生感悟,深刻诠释了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本质要义,并通过国内外学术不端典型案例,教育青年科研工作者,要遵从科学道德,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水平,近年来,我国许多部门和大学、科研机构都成立了相关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决定,分别设立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倡导两院院士以身作则,倡导优良学风,遵守科学道德,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一切违背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抵制在科学技术评审、鉴定工作中及论文、成果署名等方面的不正之风。自觉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荣誉和纯洁性,做净化社会风气的带头人。

  中国科协常委会下设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建立了一支治学严谨、成绩突出、德高望重又热心科学道德建设事业的院士专家工作队伍,他们以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为己任,在为科技界、教育界树立科学道德榜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督惩处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必要举措,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道德约束和监管惩处并重。近年来,各单位制定发布了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许多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把研究人员自律、单位监管与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督促研究人员从社会、伦理和法律的层面规范行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遵守科学道德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诚信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科学工作者正不断砥砺品性,加强道德自律,书写好新时代的答卷。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03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