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疆:爱心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光彩夺目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疆:爱心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光彩夺目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08 04: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手挽手的帮助,心贴心的交流,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用真情换来的不仅是一张张笑脸,也不只是一句句问候,而是一颗颗真心种下的一朵朵民族团结的花朵。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琼萨依艾日克村3组,有这样一位名人,他是人人熟知的写作能手,他是龟兹古城文化传播者,他是沙漠绿洲的民族团结之花,他是身残志坚的坚强引航人,他就是热合买提·布尔汗。

  山东人支买林1978年来到了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琼萨依艾日克村打工时,由于当时交通通信不便,条件艰苦,支买林的生活成了一个难题。已经做了12年村干部的热合买提·布尔汗了解到情况后,积极想办法为支买林解决了住宿问题,又从家里拿来了被褥等生活物品。支买林感动地说:“真得感谢热合买提·布尔汗,要不是他,我不知道生活该怎样继续,他真是民族团结的好榜样。”热合买提·布尔汗却说:“我做的只是一名党员干部该做的,各民族同志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由于身体原因,1998年之后,热合买提·布尔汗不再担任村干部职务,但他时时刻刻做力所能及的事,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乡里让他负责琼萨依艾日克村的远程远教工作,热合买提·布尔汗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书屋,为农民免费讲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他常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民族团结和现在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谁也离不开谁啊。”

  在塔城地区托里县托里镇喀拉盖巴斯陶社区,各族群众都像熟悉自家人一样熟悉一个人——社区书记胡慧玲。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各族群众,她努力学习哈萨克语言,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社区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

  社区80多岁的哈萨克族孤寡老人古丽扎达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靠老人微薄的低保维生,而老人的身体状态又每况愈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胡慧玲主动与她结对帮扶,她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老人。她还积极协调孩子所在的学校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茁壮成长。古丽扎达老人被胡慧玲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和关心深深地感动着,老人不会用电话,但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饭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跑到社区,热情地邀请胡慧玲到家里做客。简单的饭菜总能让胡慧玲和老人一家三口感受到家的温暖。

  年迈的回族爷爷杨百军老人多年来一直一个人生活,胡慧玲经常到老人家走访,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老人没有文化,出门买药都是难事。胡慧玲总是挤出时间把药送到老人家中。老人住院了,为老人送饭、抽出时间陪老人聊聊天又成了胡慧玲每天必做的事儿。

  帕力达·胡特勒克,新疆托里县一位平凡朴实的维吾尔族母亲,却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近30年来,她一直无私奉献,帮扶老人、孩子无数,创造了人间超越亲情、跨越民族的不平凡的爱。

  1990年年底,帕力达·胡特勒克的小店里来了一位汉族青年,抱着才一个月大的小女孩儿,他对帕力达·胡特勒克说,因家里实在困难,无力抚养孩子,没有办法,想要把这孩子送人。帕力达·胡特勒克虽然没听明白这位汉族青年的话,但看着孩子可怜的小脸,生性善良的她,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娃娃饿死,我养了。”

  帕力达·胡特勒克看到60多岁的汉族孤寡老人邻居没有人照顾,主动把老人接回家,为她洗衣、做饭、看病,这一照顾就是10年。直到2004年年底,老人的妹妹终于联系上了,把老人接走了,帕力达才算放下了一桩心事。老人走的时候,握住帕力达·胡特勒克的手,流下了泪水。

  帕力达·胡特勒克常说:“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出名,只要别人有需要,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爱是无言的奉献,多一点付出,才会享受更多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

  新疆的大地上,类似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共同谱写出一首首民族团结之歌,绽放出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这花儿在爱心的浇灌下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光彩夺目。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8日 04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