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刘永强:竭尽全力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刘永强:竭尽全力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1-29 02: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爱国情 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刘永强,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党总支书记,敢于翻过去村财务的“旧账”,敢于向发展的困难说“不”,10年间领着大伙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建成国家级生态村和江苏省文明村。

  一把尺子量人,一杆秤量事

  2010年3月,33岁的刘永强开始担任沙口村党总支书记。当时的沙口村,村庄建设乱、承包经营乱、村民思想乱,怨声载道的群众上访接连不断……

  刘永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全村386户,他一家不落跑了个遍,用了整整三个月,村民的建议要求记了三大本。他还请镇农经中心对村集体进行财务审查,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村管理不公开、暗箱操作、“一言堂”严重侵害了集体的利益。

  找到症结后,通过公开选拔,作风正派、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民当上了村干部,并开展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对他们最好,谁对他们帮助最大,心里跟明镜似的。村干部一定要一把尺子量人、一杆秤量事,竭尽全力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刘永强下定决心。

  面对挑衅不卑不亢,面对谩骂不急不恼。村民有疑问,他仔细询问情况,尽力给予解答;村民有困难,他想办法协调村两委班子帮助解决;面对关系户、“人情包”等不良风气,他坚决说“不”……一年又一年,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虾塘承包绝不搞“特殊化”

  “以前都是粗放经营,再加上村集体资源底数不清,虾塘一承包就是10年、20年,承包费高低不一,关系包、“人情包”情况严重,不仅村里见不到效益,我们这些一心想搞养殖的老百姓也拿不到塘子,大家伙都憋着一肚子意见。”回忆起以前村里滩涂承包的乱象,沙口村水产养殖户万军来说。

  “问题出在哪里,就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刘永强立即组织人员重新丈量全村虾塘。他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经过两个多月丈量,虾塘面积多出了200亩,收回没有合同的虾塘400亩。那年10月,村里2600亩虾塘合同到期,刘永强决定将它们全部收回村里重新发包,并立下规矩: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一律不准插手或承包村里的资源、工程项目。

  消息一传出,首先遭到了家人、亲戚的反对,有几个亲戚就是拖着不退。刘永强带头,硬是把包括他父亲承包在内的60亩虾塘全部收回。一些养殖户趁着夜色,带着名烟、名酒到他家“走路子”,有的直接把万元现金扔到他家沙发上就跑。刘永强坚决退回,并明确告知:“承包虾塘要凭本事竞标。”

  招标会上,刘永强请来镇纪委、农经中心坐镇监督,邀请电视台全程录像。经过激烈的竞标角逐,承包费由过去每亩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村集体承包费收入由原来的每年130万元增长到350多万元。

  之后,刘永强又带领村干部清理了乱占的宅基地,拆除乱搭乱建。村里的各种乱象得到了整治,群众心气顺了,齐声夸赞刘永强是值得大家信任的村干部。

  千亩滩涂变身“金凤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刘永强明白,在推广立体养殖中,掌握全面的养殖技术,是提高效益、降低养殖风险最好的办法。为此,他多次上门请教淮海工学院(现为江苏海洋大学)教授罗刚,并聘请他担任村里的技术顾问。

  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塘子里的东方对虾、梭子蟹及各种贝类长势喜人。年底起捕,家家获得大丰收,每亩塘子纯利润达5000多元,比传统养殖翻了一番。“以前说泥地里不能养梭子蟹,没想到现在立体养殖的梭子蟹,比沙地里长得还肥。”站在自己承包的蟹塘前,做了十几年养殖的李传贤喜笑颜开。

  如今,沙口村滩涂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不仅成为村里重要的支柱产业,还带动了鱼类产品冷藏、加工、运输、销售的发展。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和村民利益链都得到提升。

  “现在,全村从事水产品鲜活快运的车辆达36辆,年运销量达2200吨,仅此一项就带动村民增收400万元。特别是到了水产品销售旺季,运输车天天往返于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城市,水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刘永强实现了当初对村民们的承诺,通过畅通水产品流通渠道,解决销售难,让养殖户实现了在塘头进行活体销售,让千亩滩涂从“丑小鸭”变身“金凤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03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