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抗击疫情一线专题报道:号角响起 奋勇向前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抗击疫情一线专题报道:号角响起 奋勇向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17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方舱医院里,父亲叮嘱儿子“要冲在前面”

  作者: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儿子,你是党员,你要冲在前面”“老爸,您好好休息,早日康复出院”……这是一对父子在武汉江岸方舱医院里不期而遇时对彼此的叮嘱。

  2月14日上午10时许,身穿防护服的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刑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桓峰正在江岸方舱医院执勤,为集中收治的患者提供帮助。突然,他透过沾满水汽的防护镜看到了一个新来的、熟悉的面孔,走近后发现竟是自己的父亲王宁。那时,王桓峰才知道原来父亲在确诊后也被送到了这家方舱医院。

  认出儿子后,王宁赶紧上前对王桓峰说:“做好防护,一定要为国家利益着想,为人民的幸福作贡献。”王桓峰一边答应着,一边对父亲说:“为了你们早日康复,我们会在这里尽职尽责的。”

  王桓峰告诉记者,1月22日,他父亲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之后便开始独自隔离在家进行吃药治疗。“他不让我去见他,我工作也忙,就每隔几天去给他送点吃的、用的,放到门口,他等我走远了再出来拿。”王桓峰说。后来,在街道社区的组织下,他父亲被安排进了临时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治疗。

  “我预料到我爸可能会转到方舱医院,但没想到会转到我在的这家方舱医院。我爸是比较要强的,他总是让我好好工作,不用管他,说他自己能搞定。”王桓峰说,目前,他父亲最困难的几天已经过去了,身体状况正在逐渐好转。

  2月16日18:12,王桓峰刚刚接受完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便马上动身去执勤了。他说:“有的患者临时转到方舱医院,来不及跟家人说,刚开始情绪会很焦虑,我们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王桓峰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充满了感情。“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武汉能够早日好起来,大家回归宁静的生活。”他说。

  (光明日报武汉2月16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张锐、刘坤、蔡闯、王斯敏、晋浩天、安胜蓝、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抗击疫情一线专题报道:号角响起 奋勇向前

  连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班生产。图为2月15日工人在赶制隔离衣。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民警吴培勇:盼望重回火线岗

  作者: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一定要做好防护,除了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千万要戴上护目镜。从隔离点出来,一定要做好消毒杀菌,注意鞋底……”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受治疗的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九峰派出所所长吴培勇,仍然不时在所里的工作群中叮嘱同志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吴培勇身先士卒,20天不进家门,率全所民、辅警奋战在抗疫一线,还多次深入一线高危疫情病房处置事宜。

  在吴培勇看来,一名党员就是一张名片,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关头、危急时刻,党员干部必须站出来、冲上去。更何况,所长不冲锋在前,大家怎能主动战“疫”?

  “医院这么重的疫情,你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可要当心自己的身体!”妻子蔡国平一遍遍电话叮嘱。

  可不幸还是发生了。2月6日,吴培勇做了CT检查与核酸测试,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月8日,他住进了医院重症病房。

  “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当它是个大流感,配合医生治疗就好。”吴培勇说,“现在退烧了,可以下床走动了,我们几个病友还经常相互打气。”

  这次住院时,吴培勇还带了两本书,一本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本是布兰登·韦伯的《红圈》。

  他说,重温《论语别裁》,对经典又有了新的感悟。

  《红圈》讲述的是一名军人凡事追求卓越、永不自暴自弃的故事,在此种境遇下,折射着这位转业军人此时的精神世界。

  “我要快点好起来,回来继续战斗!”吴培勇在与所里同志视频通话时如是说。

   (光明日报武汉2月16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张锐、刘坤、蔡闯、王斯敏、晋浩天、安胜蓝、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抗击疫情一线专题报道:号角响起 奋勇向前

  2月16日,由10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云南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准备登机出发。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一线抗疫群英谱】

“天使印记”,真美

  作者: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

  “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

  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次新冠肺炎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王雯坦然地说。

  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

  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心率就达到了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

  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

  “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

  “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努力地付出着。

  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

  “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

  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

   (光明日报武汉2月16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张锐、刘坤、蔡闯、王斯敏、晋浩天、安胜蓝、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抗击疫情一线专题报道:号角响起 奋勇向前

  2月15日凌晨,山东省商河县教体局被抽调充实到交通联防一线的工作人员,冒严寒、顶风雪,在疫情检测站,检查过往车辆、测量驾驶员体温,排查疫情。王学摄/光明图片

    【一线抗疫群英谱】

“美丽小花,等你凯旋”

  光明日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通讯员 钟艳宇

  “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美丽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令而动,立即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依旧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两个字。通知出发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顾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手,轻声说:“不用。”

  “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量。”王静说,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心瘦小的冀红在武汉孤单,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心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惧,没有退缩,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抗疫第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疲惫的一线医务人员,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开心得无以言表。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但是,当到了武汉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需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种祝福,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美丽小花”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山东:“搬家式支援”显担当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疫情来势汹汹,鲁鄂情深似海。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卡车、一批批用于防控一线的医疗物资,从山东各地涌向湖北武汉、黄冈等地。作为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的山东,正全力保障医疗防护、生活必需品等重要物资生产供应。

  2月5日,由山东高速集团驰援湖北的30多吨新鲜蔬菜,顺利抵达襄阳市。疫情发生以来,为全力支援湖北人民,山东高速集团服务区公司采购了近30万元的物资发往湖北,其中包括大蒜、姜、黄瓜、橄榄、土豆、西兰花等9种30余吨蔬菜。

  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加大蔬菜、粮油、肉类的对外供应,支援湖北等重点地区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据山东省商务厅统计,截至2月5日,山东已累计向湖北捐赠蔬菜、水果2311吨。其中,有一夜之间驰援武汉的350吨寿光蔬菜,有兰陵、金乡、滕州向武汉无偿捐助的新鲜蔬菜160吨、优质大蒜500吨、土豆66吨,有平邑县农民自发捐赠黄冈的蒜黄100吨,有阳信仙女湖农业开发公司、东营三义富硒农业开发公司联合捐赠黄冈的梨25吨……

  除了蔬菜还有主食,青岛维良食品捐赠挂面2000箱,鲁粮集团捐赠10万元大米……各家粮油企业都是尽其所能,爱心满满。山东革命老区“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更是带着20吨水饺和汤圆亲自率队送达武汉。

  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的湖北,最紧缺的物资莫过于医药和医疗器械,而这恰恰是淄博的优势产业。缺啥捐啥,医药大市淄博挺身而出。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瑞阳制药、蓝帆医疗、英科医疗等医药医用器械企业,放弃假期休息,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大批急需物资第一时间从淄博运往湖北。齐都药业、宏昌制药、金城制药、民基化工等一大批企业,也都加入捐献队伍中。药物、口罩、手套、消毒液等急用物资源源不断从淄博起运。

  山东各界齐心协力、发挥合力,确保重点医疗物资顺利生产。全省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物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分秒必争、加班加点保障供应,全力支持湖北。

  山东是口罩生产大省,产能占到全国十分之一,日产200万只左右。关键时刻看担当。疫情当前,工业大省山东建立特殊时期省级统一调度机制,帮助防护医疗物资企业加大马力生产、放假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针对疫情,我们公司所有员工都没有放假,满负荷生产。”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张卫东说,公司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证口罩原辅材料的充足供应。

  在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正在加紧生产的无纺布,是一次性医用卫生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东营市工信局局长杜振波告诉记者:“对于企业遇到的难题,我们在第一时间去解决、去协调,主动和企业一起,克服一切困难,不讲任何条件,为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齐”心“鲁”力,共同战“疫”。山东敞开怀抱式的“缺啥给啥”“有啥给啥”,被网友称之为“搬家式支援”,体现着山东雄厚的实力,更彰显着山东人深深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辽宁:集中全省优势组建医疗队驰援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勇

  搬运布置医疗仪器设备、铺放病床上的被褥、将空调设置成让患者舒适的温度……从踏入雷神山医院A12病区的那一刻起,辽宁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便奋不顾身投入战斗。

  1月26日以来,辽宁省集中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先后组建9批次医疗队、1支疾控队,包括呼吸、重症医学、传染、感染、急诊等专业医护人员共1730人,驰援湖北一线。其中,有1410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分布在武汉市多家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另外300余人赶赴襄阳市,支援当地救治工作。截至2月15日,辽宁医疗队共计负责救治1028名患者,包括危重症病例54名、重症病例324名,已有193名患者出院。

  为了抗击疫情,女医疗队员剪短了长发。剪发当晚,视频中的孩子愣了半天,才认出短发的妈妈。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护士董啸旺问孩子丑不丑。孩子却说:“在我心中你永远是最勇敢、最美丽的天使。”在雷神山医院的32个病区中,辽宁医疗队将陆续接管其中的17个病区,一共780张床位,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和全省14个市的1013名队员奋战在这里。

  2月8日元宵节,辽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在成立大会上,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临时党委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书,要求全体党员用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践行初心使命。

  “都是能扛、能造、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我们不仅派出了精锐之师,还把呼吸机等设备也一并带来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医疗队领队王振宁带领60名医护人员,到达武汉第二天就接岗。他们整建制接管了50张床位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13楼东重症病区。持续高强度的抢救,队员们心中牢牢坚守着“绝不放弃一个病人”的信念,早上7点30分上班,有的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下班,还有不少人常常在深夜被叫回医院,重新投入战斗。

  “隔离病毒,但没有隔离爱,我们始终与武汉民众站在一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赵克明到武汉已经半个多月,“自从我们随医疗队来到武汉,纯朴热情的武汉人民给予了我们很多照顾。在这里,我们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虽远离家乡,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谢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7日 04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