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中车:培育高技术人才成长的丰厚土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中车:培育高技术人才成长的丰厚土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19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在基层】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不仅设计生产出闪亮的高铁名片,也培育了高技术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积蓄了技术力量。

  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中车公司在岗职工总数17.79万人,其中技术工人8.33万人,占比达46.82%。公司拥有各级技能大师和劳模创新工作室271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1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8个,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9个,省级技能大师和劳模创新工作室39个。

  “在中车,技术工人拥有较高的地位,在各级职代会代表构成中,技术工人代表占有较大的比例。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更容易得到职工的认可。”中国中车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车集团及各子公司党代会、职代会代表中,技术工人的比例分别占20%和30%以上,许多技术专家和劳动模范被选为全国和各地方的人大代表。

  中华技能大奖是国家颁发给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获此奖者被尊称为“工人院士”。在中车,这样的“工人院士”有8位,来自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罗昭强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由罗昭强及团队自主研发的轨道车辆“智能调试实训设备”出口美国,首次实现该类设备的技术输出。2019年1月8日,由罗昭强主持完成的《高速列车整车调试环境模拟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仅有的两名中央企业工人获奖者之一,是中国高铁领域第一位获奖的工人,也是中车历史上首位单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生产一线职工,开创了工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的先河。

  在中车生产车间的各道生产工序中,“金蓝领”是解决现场问题、完善工艺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能人”。全国劳模、中车唐山公司的“金蓝领”苏健已获得4项国家专利授权,攻破12项重大技术难题,由他编制的《高速动车组数控弯管角度回弹补偿数据库》等技术标准,填补了国际同行业一项空白。中车洛阳公司的“金蓝领”李万坤最擅长解决各种电气电路问题,是工友口中的“李万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金蓝领”李学忠,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700万元。这些技能大师使中车这张“金名片”更有成色、更加亮丽。

  中车公司高技能人才的涌现,得益于企业不断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方式和标准,把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向更高阶段。

  被喻为“工人博士后工作站”的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孕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周勇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车辆电工、车辆钳工两个实训基地。工作室成立以来,18名骨干成员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到运维质量攻关,从设计源头验证反馈到工艺优化实施,3年来累计进行课题攻关320余项。工作室还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师带徒”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孵化器”。

  中车公司探索构建符合科学人才观和技术工人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反映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贡献,按岗位评价兑现各项待遇。据了解,中车资深技能专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下的薪酬奖励政策,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计算,收入可达人均收入的两倍左右。在长客股份公司,高技能专家最高收入可达公司人均收入的5倍以上。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技术工人受到尊重,坚实的人才技术储备正为中国中车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9日 10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