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座城市不会失去精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座城市不会失去精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22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一座城市的精神,并不粉刷在高楼之上,书写在书本之中;一座城市的精神,流淌在城市的每条街道,镌刻于每张擦身而过的人的脸上。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含着热泪这样评价。

  武汉的英勇,在于它的坚韧,在于它的达观,在于它的守义,更在于它是湖北之城,中国之城。

武汉人“不服周”

  “不服周”,是武汉人的口头禅。

  疫情肆虐的时节,“不服周”与坚韧不拔的武汉精神一道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一个为之写下注脚的故事,来自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的病人的金银潭医院。从疫情暴发开始,院长张定宇用蹒跚、艰难的步伐,一直奔走在挽救生命的第一线。

  “院长,您是累了吗?”

  不,事实更残酷。自2018年,张定宇就被查出患有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无法想象,一位从死神手里抢人的医生,自己的生命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向战友们隐瞒病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一个医生的价值放到最大。

  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因新冠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在一次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张定宇害怕得哭了,心里想:我千万不能失去你,我绝对不能失去你。

  “人生的终点都是要面对死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只是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的终点不可能走得太远,我就把这个时间用多一点,用足一点。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可以跟同事们一起工作4年,这就是我所希望的。”张定宇说。

  生命的顽强就在这里。不仅是病床上呻吟着“救救我”“帮帮我”的病人拼尽全力想要活下去,不仅是本来凡人肉身的医生在那一刻化身为天使伸手去拉即将坠落的生命;不仅是小护士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痛哭,之后转头继续照顾病人;不仅是工人们除夕夜加班加点,只为迅速搭建隔离病房……

  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敢爱敢恨,用那样一种不认输的劲头去坚守,然后期待一个春天,唱响一首生命的劲歌。

  一句“不服周”,在武汉传了两千多年,说的是荆楚时期,楚国屡屡与周朝抗衡,并进入中原称霸,后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就是不服输。

  到现在,“不服周”用在不笑则已、笑必放声的武汉人身上,依然那么妥帖传神。

  坚忍顽强,不是蛮干。死死咬住,不依不饶,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却依然坚持着科学精神,是当下正在进行着的伟大战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管这场战斗会持续多久,过程有多惨烈,我们相信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因为我们都“不服周”。

武汉人“不信邪”

  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秋忽冷忽热,在这样的恶劣气候中磨炼,塑造了武汉人的乐观精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武汉人骨子里有股“不信邪”的劲儿,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傲然生长。在这场战“疫”中,武汉从未如今天这般痛楚,也从未如今天这般坚强。

  “我这么潇洒,这么可爱,死了多可惜?”视频画面里,一个中年男子用诙谐的语言调侃着,吸引了无数网友围观。说着说着,他摘下口罩,鼻子里赫然插着呼吸管。

  他叫余昌平,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患病三天后,他的病情急速恶化,连续五天都不能起床,只能吸氧维持。

  他不是没考虑过最坏的情况,但他觉得,“死不是现在最要紧的事,最要紧的是想活”。余昌平的求生信念,让他在最危险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身体素质“可以和这个病毒打下去”,虽然呼吸困难,但“能吃能喝能睡”,“呼吸不畅时吃不动,我就慢慢吃”。

  病毒最终输给了这个“不信邪”的武汉人。挺过极限的余昌平开始一天天好转。出于医生的使命感,他一边和疾病抗争,一边在网上持续发布视频,向公众讲述自己治疗的过程,科普对疫情的认识。在视频里,他总是幽默风趣地讲笑话,给人们传递着乐观和信心:“怕什么?恐慌什么咧?天塌下来,有长个子顶着;疾病来了,有我们医务人员冲在前面。没有什么可怕的,会好起来的。”

  疫情让这座城市陷入了沉寂,但没能摧毁它的免疫系统——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艰难,都不能阻止武汉人找到希望的火种。

  没有什么能熄灭武汉人康复的信心。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和患者跳起《火红的萨日朗》。

  没有什么能阻止武汉人生活的希望。被治愈的小伙说,在医院里,他太想吃热干面了,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走着去吃了一碗热干面。

  没有什么能阻止武汉人坚持的意志。宅在家中的武汉人,用各种方式自娱自乐,在本该沉默的夜晚,他们推开窗,合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

  承受痛苦,面对困难,却依然相信希望、热爱生活,这是属于武汉的英雄主义。武汉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在必胜的信念之外,还有着必胜的手段。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挺过最艰难的时刻,每一个“不信邪”的武汉人信心更坚定、意志更顽强。

武汉人“不差火”

  没有人喜欢灾难,武汉亦如是。

  然而,面对病毒来势之汹、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忍痛负重,自闭门户,堵上了疫情扩散的枪眼。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武汉人的“不差火”。

  从一座城,到一个人。做事到位,待人至诚,是很多江城人的性格素描。土生土长的武汉80后快递小哥汪勇就是其中一位。

  大年三十,正与家人共吃团圆饭的汪勇刷到了朋友圈一名金银潭护士的求援:“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

  在一个多小时的心理斗争后,汪勇带着害怕,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从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到为医院解决就餐问题,再到后来成为医护人员的生活“秘书”,汪勇为1000多名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在汪勇“不差火”的举动背后,是恻隐心与同理心。但又不仅于此,这更是一种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感召,是蕴藉在武汉人身上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基因。

  成千上万名志愿者正活跃在武汉。有的在方舱医院为医务人员与病患清理重度污染的生活、医疗废物,有的顶着市民的不理解下基层大排查大走访,有的穿梭在武汉城里开车为社区居民提供出行保障……志愿者用虽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举动连接着这座城、润滑着这座城、温暖着这座城。

  仗义的武汉,亦收获着关怀、关爱,甚至是宠溺——

  3万多名全国最优秀的医务人员来到了武汉,他们没有迟疑,没有退却,没有眼泪,自带装备、护具甚至是尿不湿,和死神赛跑,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

  河南的口罩、上海的医疗器械、山东的蔬菜、新疆的牛奶、青海的虫草、内蒙古的肉干……全国人民正将最好的东西翻山越岭向武汉集结,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社交媒体上,还不断有人询问着,个人如何采购物资支援武汉……

  离开武汉的路暂时被关闭,但通往武汉的爱永不停息。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是湖北人民的,也是全国人民的,所有中国人都与武汉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武汉不是孤军在作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发起全面总攻!

  冬将尽,春可期。

  (光明日报武汉2月21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张焱、章正、李盛明、晋浩天、张锐、王斯敏、刘坤、安胜蓝、卢璐、姜奕名、张勇、陈怡、蔡琳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季春红)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2日 01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