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史的新探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史的新探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3-02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图书评介】   

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史的新探索

——读杨学新《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

宫敬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农村调查热潮,调查者的身份与目的则各不相同。比如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服务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调查,李景汉等人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的调查,以及一些学者旨在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的调查等。而在此前后,日本侵略者也曾对我国农村开展调查,如关于满铁的调查等,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农村调查解决了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两大问题,一是认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二是找到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此外,在当时的农村调查热潮中,还有一类调查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这就是以学术为目的的调查,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卜凯的调查就是其中重要一例。

  卜凯于1915年以农业传教士身份来华,至1944年回国。近30年里,他把时间、精力和才华几乎全部用于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推出了两部经典著作《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两部著作建基于实地调查之上,调查中的学术路径、统计数据、具体结论和政策性建议等,直到现在仍具启示意义。卜凯的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特别是思想背后的农村调查成果长期为学者忽视,直到近些年才进入学术视野。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杨学新教授以全新视域进行系统梳理,推出《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全景式地再现了卜凯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历史史料价值。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侵略,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强压豪夺,致使人民群众灾难深重。这表现于多个层面,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可谓其中典型。虽然卜凯多次系统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其中国农业经济的实证性研究提供经验基础,但却无意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历史状况。时过境迁,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民的生活状态已今非昔比,但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理解当今现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镜鉴。在这方面,该书以再研究形式提供的历史史料弥足珍贵。

  学术路径价值。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来说,卜凯不仅创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农业经济系,率先进行农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实证方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更为中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学术路径。卜凯确立了实证原则,做到这一点的途径是调查研究,研究的前提是实地、逐户和地域广泛的调查。实地调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手段。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托进行学术研究,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事实依据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这样的原则和做法符合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该书对卜凯的农业经济学研究原则、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展示,具有学术路径意义上的借鉴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卜凯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针对性强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农村的经济改革要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中国农业要注重规模化效应,宜于集约化生产;关注非生产用地的使用,改土葬为火化;大力植树造林以保护土地资源等。深入挖掘包括卜凯当年提出的上述建议在内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具启迪意义。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2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