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5-27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代表:补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必须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急需建得起、用得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代表说,当前,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新、改、扩建了大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比较普遍,常常沦为“晒太阳”工程。以四川省为例,2008年至2018年建设的11860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仅占52%,直接影响工程环境效益。

  王波代表认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运行电费较高,占总运行成本的50%至70%,远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40%至50%。

  目前我国有四种电价类型:一般工商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费用依次递减。今年4月,四川抽样调查了全省21个市(州)190套不同规模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49.47%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按照一般工商业收费,像城镇污水处理厂一样采取大工业用电类别收费的仅占4.74%,按居民生活用电计价的占23.68%。按照这三种收费类别,处理规模3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运行成本为3.3万至3.8万元/年,城镇仅为2.6万至3万元/年。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用最低的居民生活用电计价,则只需要2.4万至2.8万元/年,比现行节约8500元至9950元/年。

  王波代表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电价政策优惠较少,现有国家层面政策主要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仅有少数省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电优惠政策。

  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用得上”,王波代表建议,国家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优惠政策性文件,指导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电价;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基础电价;实行分时电价优惠政策,可试行“高峰时段电价不上浮、低谷时段正常下浮”。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图为陕西省榆林市榆溪河生态长廊。新华社发

  河南省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代表: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此,河南省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代表表示,“如果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是国家为永绝黄河水患、有效推进滩区扶贫攻坚、让滩区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战略部署,那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更是给濮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黄河在濮阳市境内全长167.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1%,包括范县、台前县全境和濮阳县近80%的国土面积。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宋殿宇代表介绍,濮阳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河南省政府提出《黄河中下游泥沙综合利用》等6项建议并获得认可。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濮阳坚持“生态立市”战略,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抓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与此同时,濮阳还依托黄河沿岸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打造黄河特色旅游观光产业,规划建设“沿黄”民俗村、农家乐,推出黄河鱼、小龙虾、生态大米、莲藕等特色产品,加快建设“黄河中药谷”,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让黄河沿岸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宋殿宇代表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通过抓好生态保护这一优先任务,打赢污染防治这一硬仗、守住黄河安澜这一底线、用好黄河水这一资源、扭住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塑造黄河文化这一品牌,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图为祁连山下牧场里的羊群。新华社发

  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代表: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将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转移到沿海,特别是在日照规划建设产能4000万吨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这对日照来说,是最现实的发展机遇。“这种转移不单是经济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层面的考量,是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代表说。

  据张惠代表介绍,日照今年专门将钢铁产业绿色发展列为“9+3”攻坚行动之一,确保10月前全部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聘请中科院大气所、过程所的专家团队,开展了大气污染综合诊断,“一企一策”拿出治理方案。

  “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发展,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探索由氢能替代煤炭。”张惠代表说,日照钢铁今年5月启动了年产50万吨氢冶金及高端材料制造项目,主要技术路径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醋酸乙烯,副产氢基合成气体,再利用氢基合成气体,采用直接还原技术与球团矿反应生产高品质金属化球团,实现炼钢生产全过程环保、绿色、节能。

  为加快推动这场技术革命,张惠代表建议,将氢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联合攻关。目前,日照已将日钢项目申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设立相关引导基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氢冶金、扩大利用天然气等方面的探索;并在产能承接上给予支持。

  “近年来,日照明确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和名海滨体育城市,2019年通过体育赛事吸引旅游人数约1500万人次,拉动消费约100亿元。日照正朝着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行。”张惠代表说。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照顾一只大熊猫幼崽。新华社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委员:推进长三角太湖流域生态空间分类管控

  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长三角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及太湖流域所在的两省一市持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角度考虑,率先以太湖流域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协调和统一水环境治理措施已迫在眉睫。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委员看来,当前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方面:首先,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差异较大;其次,污水管网建设规范标准不能适应流域特点;最后,农业面源污染管控规范标准总体薄弱。

  为此,钱锋委员建议建立统一协调的管控体系和准入标准。建立空间分类管控体系,结合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区划,以突出重点生态保护功能和生态系统连贯性为依据,着重协调跨界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统一划分太湖流域区域生态空间分类控制线,提出区域统筹的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机制。研究协商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准入标准,提出与太湖流域不同区域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相适应、统一协调的产业准入、污染治理、风险防范等领域的政策、标准和要求。

  钱锋委员建议,因地制宜完善污水管网建设与管护规范标准,从工程设计上消除入河排放口河水倒灌和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现象,从施工验收上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对管道结构安全隐患、地下水入渗等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从运行维护上强化排水管道检测及维护,最大限度消除管道沉降、破裂、脱节等结构性安全隐患。建议系统制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技术规范,鼓励规模化、组织化、种养紧密结合型的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大力发展,从源头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白鹤在江西省南昌市五星农场的湿地中嬉戏。新华社发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主委、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委员:让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和谐共生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河流是生命之源,我走遍云岭高原,看到大多河谷地带因农业开发过度,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及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要求极不相称,与国家西南生态屏障建设要求相差甚远。”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主委、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委员说。

  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李学林委员调研发现,目前云南多数河流流域产业以农业为主,但发展方式落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滞后,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严重,尤其是河谷生态破坏,湖泊流域农田面源污染,对农田土壤造成严重的生态性破坏,导致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等水环境生态的恶性循环。

  李学林委员认为,过去河湖治理中更多侧重于工程技术、治理技术研究与试验等,缺乏系统性地对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掘、绿色产业科学布局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河湖经济体系构建等进行科学谋划。因此,加大支持云南河湖流域治理、推进河湖流域绿色产业革命,是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基本保障和关键所在。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学林委员提交的提案提出六点建议:一是构建高原河湖流域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构建云南省乃至国际合作的重点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把大力推动高原河湖流域绿色农业发展摆上优先地位,大力构建有机农业、保护性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创建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提高绿色经济效益,推进现代化转型。三是加强高原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构建高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治理修复体系和示范样板。四是推动高原河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建立完善区域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流域生态补偿配套制度,调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五是加大高原河湖流域生态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六是建议国家把云南作为河湖经济发展试点省加以支持。

  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杜小刚代表:提高经济增长“含绿量”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近年来,无锡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代表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努力,无锡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截至2019年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9%,主要入湖河道和入江支流水质首次全面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

  无锡是通江达湖、运河绕城的“江南明珠”,最鲜明的城市元素就是水。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的部署要求,杜小刚代表认为,关键要增强“转”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超越。

  “无锡着眼探索和寻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民生保障的‘多赢之道’,积极推进‘绿岛’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杜小刚代表说,无锡将增强“治”的针对性,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今年无锡实施315项大气治理重点工程,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确保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以上;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实施246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加强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和长效治理,确保连续第十三年实现安全度夏,切实维护太湖好山好水好风光;实施48项土壤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全年新增危废处置能力5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无锡还将增强“美”的主动性,进一步狠抓生态修复。围绕“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目标,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新增造林5000亩;加快恢复入湖河流湿地,确保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55%。

  杜小刚代表说,无锡也将增强“管”的系统性,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加快环境保护、河道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拧紧责任螺丝、促进环境改善,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提供有力保障。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7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