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名片”的情感温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名片”的情感温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7-25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名片”的情感温度

——读《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

  作者:胡俊杰(媒体人)

  1978年秋天,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曾感慨地说:“就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当时,国外高速列车时速最高已达300公里,而中国旅客列车平均运行时速仅为43公里。火车“像风一样快”,成为几代人的梦。“追风”,成为铁路发展的诗意表达。

  如今,中国高铁举世瞩目。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对自然环境适应性最强的国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便有了向多角度延伸的可能。高铁速度像一束光,照亮逐梦的人。

“中国名片”的情感温度

  7月12日,兰新高铁一列动车高速驶过青海省门源县油菜花海。成林 摄/光明图片

  中国高铁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名片,一直以来,身影是华丽的,是伟岸的,是闪亮的,是耀眼的。而《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书作者毕锋另辟蹊径,关注中国高铁的情感温度。作为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书写者,他关注与高铁相关的“人”,温情脉脉地讲述人物故事。

  “流动”的中国人,有着怎样的高铁故事?毕锋将其归类为“亲情的放飞”“路上的幸福”“身边的温暖”“幕后的风采”“奋斗的姿态”五辑,为读者娓娓道来。

  在上海工作的冯思科,一次出差时,不慎将自己的围巾落在了高铁上。他通过12306联系到列车长。列车长小王不厌其烦打了几十个电话,几经周折终于将围巾送回冯思科的手上。冯思科深受感动,一来二去,跟小王成为朋友。缘分美妙不可言,两年后,二人步入婚姻殿堂。求婚时,冯思科用自己积攒的高铁车票拼了一个“心”形。婚礼现场,当主持人有请媒人出场的时候,大屏幕上显示“中国铁路”和“12306”字样。冯思科的高铁体验,幸福而甜蜜。

  家住天津武清的杨树佳,在北京工作。下午5点下班从单位出发,先坐地铁再坐高铁,不到晚上7点就到家了,比一些北京同事到家还要早。年富力强的他,随着高铁速度演奏一支双城生活的圆舞曲。

  郑州到香港的高铁开通了,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正准备乘高铁到香港参加演出;自从有了哈大高铁,民企老板胡斌茂将业务拓展到长春、哈尔滨等地,事业随着高铁网的建设和完善不断延伸;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宋耕田,出差时在高铁上读完了《南渡北归》《未来简史》《国学拾遗》……

  一个个故事细节缓缓铺陈,展开一帧帧温情的画面,随即在脑海里形成一部流动的影像。此中,有创业者的踌躇满志,有求学者的青春阳光,有筑梦者跃动着欢快的步履奔向爱情与亲情……

  高铁,凝结智慧与汗水,亦是一群人安身立命的场域。在这里,铁路人经历着怎样的苦乐年华?

  1991年,江西婺源的农家姑娘单杏花考上西安的一所大学。她排了一天一夜的队,终于买到了第三天的火车票。她的火车记忆是这样的:“车厢里真的太挤了,一只脚下去算是站稳了,另外一只脚下去就会踩到别人的脚,只能脚尖踮着一点,一站便是13小时……”感谢时光魔术师,如今,作为铁路12306技术部主任的单杏花,带领技术团队对铁路售票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使售票能力提高到每日1500万张。她本人,被誉为车票网购背后的“最强大脑”。高铁,是她展示成就的舞台。

  北京南站的设计者周铁征,现在最关注的是站城融合。他满怀信心地说,雄安将来可能要达到90%绿色出行的目标,要设计建造一个满足绿色出行的综合交通枢纽。

  2008年夏季,那时列车员李媛刚刚上班还不到一个月。一天,她在车上捡到一个无人认领的箱子,打开,满满的现金。经多方联系,得知失主是一位归国华侨。汶川大地震后,他带着海外华侨的捐款,先到北京跟朋友汇合,然后再坐火车去汶川,为骨肉同胞尽一份力……

  铁路人的故事,闪烁着劳动者的光彩,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

  讲述的过程中,毕锋采用平实的陈述方式,减少了作为“采访者”的介入痕迹。让这些人物故事自然呈现,如同再现一段生活之旅,整本书流淌着“在身边”的平和亲切。看似朴素自然,背后却凝结了作者的巧心构思、匠心独运。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如何在这些平凡人物身上打磨出时代的光华?这需要功力。

  毕锋所选的33个人物,职业身份有律师、博士生、艺术家、国企高管……年龄段从20多岁到60多岁不等。同时兼顾地域分布,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哈大高铁、兰新高铁、广深港高铁,遍及全国的重要高铁线路。而且,每一次讲述,毕锋都坚持“在场”。他克服多重困难,赶赴现场,与人物面对面。他像一个虔诚的聆听者,一个收集故事的人,用别样的方式,为中国高铁立传。

  每一种奋斗的姿态背后,都饱含炽热的情怀。作者毕锋从事新闻工作30年,历经无数个风雨兼程,熬夜守更的日子,当年稚嫩的记者,如今已成长为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职业历程随着中国铁路发展而愈加丰盈。

  中国高铁的发展脚步一刻不停,追梦的中国人继续前行。《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帮我们打捞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铁路故事,细细品读,作品中的基层视角和人文情怀,将成为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

  《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 毕锋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5日 12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