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北大清华博士毕业去街道并非“大材小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北大清华博士毕业去街道并非“大材小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8-25 0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网言】

  作者:顾杰

  最近,一份杭州市余杭区的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引发热议。这份名单上的人,均毕业于清华北大,非硕士即博士。经官方核实,这份名单公布于2018年年初,名单上的人则是余杭区面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招聘的党政机关储备人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选调生”,并且这一“定向”招聘已经举办过不止一次,并非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随着街道、社区提高对岗位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基层工作已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等全新的治理模式,其必然要求队伍结构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也亟须吸纳不同领域和层面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层工作贡献新鲜血液。在这个层面上,清华北大毕业生去街道工作,不仅不是“大材小用”,反而有机会“人尽其用”。哪怕名单上部分专业和基层工作并不直接对口,这些高学历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理论视野也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从长远看,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将会为未来基层工作的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与此同时,与人打交道的基层工作本身,充满了校园内未必学得到的学问。在基层的具体事务和挑战面前,干得好不好,还要靠实践来说话。而高学历者愿意接受“基层挑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长远的人才储备,有助于提升远期的治理能力。这就更没有感叹“大材小用”的必要了——只要能够“人尽其才”,工作是不是非要与专业对口,有时未必那么重要。

  (原载于上观新闻 摘编:王营)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5日 16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