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产业赋能 提高脱贫能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产业赋能 提高脱贫能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15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申勇(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深圳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积极发挥产业扶贫的聚合作用,成功闯出了一条东西部协作脱贫和有效防止返贫的新路子。

  深圳龙华区“一十百千”子母车间产业扶贫案例,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龙华区在对口扶贫广西东兰县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扶贫方式,面对如何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并稳得住、粤港澳大湾区产能外溢能否承接等问题,龙华区政府扶贫工作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东兰县搬迁居民集中居住点附近建立扶贫车间,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动员深圳企业在当地成功建立服装等产业的子母车间,以一个母车间带动十个子车间:从粤港澳大湾区接收订单和采购原材料,通过大物流将原料运往东兰县母车间进行加工,再通过小物流将半成品运往子车间,最后回到母车间完成总装并销往全世界。子母车间吸纳了大量的搬迁劳动力和周边贫困户从事手工劳动,创新了区域合作产业扶贫的模式。

  扶贫必先扶智。为了保证村民脱贫后不返贫,龙华区围绕子母车间和产业链,积极培养“一百个致富带头人”,提供“一千个就业岗位”,推行“雨露计划”,创办技术学校和培训就业服务中心,委托当地子母车间“以工代训”培养当地生产骨干,形成了“技能+产业+就业”的新型造血式扶贫机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职业院校与广西10所职业院校开展粤桂职业教育结对帮扶和专业共建,形成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外扶与内强的有机结合。

  构建实现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建立“一十百千”车间扶贫的过程中,龙华区政府一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另一方面引导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构建脱贫的长久动力。例如,深圳龙华伟奇服装公司到东兰县注册了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投资额达1亿元;深圳金肯科技有限公司到东兰县建立了冷链物流中心,建设了集禽畜屠宰、速冻、冷藏、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将东兰乌鸡、山茶油运往大湾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仅是龙华的亮点,也是整个深圳扶贫的缩影。通过举全社会之力,深圳探索了一条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扶贫路径。

  虽然目前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脱贫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创新东西部协作的产业扶贫和防止返贫机制,主动将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时转移到西部落后地区,使东部的优质资源与西部的劳动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发展格局下扶贫发展新思路。二是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和防止返贫持久战,将贫困地区的资源转化为脱贫的资产。三是重视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通过扶教扶智,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激发持续脱贫的内生动力。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