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小康之路的真实写照——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小康之路的真实写照——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1-07 05: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读书者说】

  作者:刘旭东(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却不可小视。尤其20世纪以来的这一百年,有着空前绝后的意义。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小康大梦,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奋斗,其坎坷,其曲折,其艰苦、其牺牲,其成就、其辉煌,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多少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前赴后继,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多少人间奇迹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这是我读章剑华先生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的真实感言。

  一

  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既要历史的真实,又要文学的生动。它要求作者不仅要有文学的天赋,还要有卓越的史才史识。章剑华擅长三部曲的创作。先有“故宫三部曲”,后有“长江大桥三部曲”,曾经摘取了徐迟报告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又推出这部“小康之路三部曲”《世纪江村》,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该书被列为“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书由“汔可小康”“上下求索”“百年梦圆”三部组成,全景式地展示了费孝通先生成名作《江村经济》所述之开弦弓村的百年沧桑,是一部生动可感的小康奋斗史。

小康之路的真实写照——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

  江村之晨 潘岚/摄 图片选自《世纪江村》

  在谈到该书的写作缘起时,章剑华先生说:“我最要感谢的还是费孝通先生。我青年时代读过他的《江村经济》,使我知道了江村,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我决定要创作小康题材的纪实文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江村。说实话,我同时也想到了华西村与长江村。这两个村我曾多次去过,比较了解,而江村从未去过。于是我决定先访问江村。初次到江村采访,我就立即认定只写江村了。为什么呢?一是被江村的村容村貌吸引住了,这里还保留着秀丽的水乡田园风貌,还是真正的农村;二是被江村的历史文化吸引住了,这里曾经是吴头越尾的吴越战村,也是丝绸之路的丝绸之乡;三是被江村的人物吸引住了,这里不仅有勤劳的人民、著名的人物,还有他们许许多多的生动故事。这些都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二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为报告,它是对历史的记录,讲究的是历史的真实。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力量所在、价值所在。三部曲长达百年,报告中的人事大多时过境迁,难存其貌,但作者深入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又旁征博引,恢复了历史的真实,令人信服。在第一部中,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村生活的描写,让我们印证了中国新文学中现实主义乡村小说的感受,如茅盾的《春蚕》、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等。在第二部中,作者没有回避历史,正面揭示了极左给江南农村带来的戕害,让人扼腕。

  这部“小康之路三部曲”,选材精准,结构扎实。它围绕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与江村的世纪情缘,描写了传统农桑的蝶变传奇,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还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价值。可以说,百年江村是江南农村的缩影,也是中国农村的缩影,或者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块生理切片,具有解剖学的意义。我们从《世纪江村》中看到的不仅是开弦弓村的百年,也是中国普通乡村的百年,其典型意义不言而喻。《世纪江村》以时间为序,分为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前、改革后至新时代三部分,每部二十章,匀称有力。

  《世纪江村》的思想深邃。作者放眼世界,纵观世纪,窥一村而知全国,写百年而通变迁。描写人物,取材立意,臧否得失,皆取历史视角。从古代先民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原始梦想,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不寒不饥,还有钱花”的基本小康,到邓小平的小康构想,到新时代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作者把几千年来小康的历史脉络和递进关系梳理出来,以此为主线、为主题,夹叙夹议,议论风生。书中六十章题记,尤见功力。或提纲挈领,或画龙点睛,或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

  三

  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的报告,它要以情动人,要人物鲜活,要细节丰满,要语言生动。一句话,要有文学的质感。

小康之路的真实写照——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

  《世纪江村》 章剑华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纪江村》许多章节都让人有喉头哽咽之感。悲伤时如此,感动时如此,甚至成功的喜悦时也是如此。林同生失去女儿后夫妻相慰让人哽咽。费孝通痛失爱妻让人哽咽。桑叶不够难题破解让人哽咽。抗战胜利后初闻涕泪让人哽咽……鸿篇巨制而饱含深情,这是《世纪江村》最为可贵之处。

  《世纪江村》的人物栩栩如生。费达生、费孝通、郑辟疆、陈杏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三部曲中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这些形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他们的人生追求,他们的人格作育,太崇高、太伟大,仿佛是20世纪的谪仙人,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深深的感动。他们为蚕丝革命而生,生而为蚕丝革命,富民强国,一腔激情,九折不悔。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情有独钟,特别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特别善于描写知识分子形象。故宫三部曲聚焦的是文物工作者,长江大桥三部曲聚焦的是大桥工程师,小康之路三部曲则聚焦于扶持农桑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是中国近现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产生的“特殊物种”,既有深厚的传统学养,又有睁眼看世界的西学眼光;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救世之才,堪称中西合璧的复合体,也可以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国家栋梁。

  《世纪江村》的细节丰富独特。江南的生活、水乡的生活、蚕户的生活,叠加起来,生动可感。养蚕的禁忌、行船的技巧、蚕食桑叶的声音、鱼跃船舱的惊喜、农民从不会鼓掌到学会鼓掌到热烈鼓掌的进步以及江南农村特有的生存状态……这些扑面而来的细节,在以采写为主体的报告文学中尤其难能可贵,这是作者调动了自身的生活积累所致。

  《世纪江村》的语言优美。不时让人击节称赞,甚至拍案叫绝。叙述语言洗练晓畅,节奏舒缓,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描写语言生动丰富,如诗如画,让人如临其境。如林同生坐在河边看漩涡一节,已然物我两忘,意味悠长。有时又有神来之笔,如刘春梅在开工典礼上的一句话“跟着机器好好干”,谐趣之中引人深思。人与机器的关系在人类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并且将要经过怎样的复杂演变,真是让人感叹。

  总而言之,《世纪江村》是一部用心之作,精心之作,是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它既是报告的成功,也是文学的成功。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的新史诗,是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创造的一部百年小康的新史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09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