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科研有了温度和方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科研有了温度和方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1-21 03: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西南石油大学钻井提速科研团队党支部宣传委员 雷清龙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听说学校钻井提速科研团队有很多“大牛”,一直想加入。2016年,我通过努力考取了团队的研究生。由于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一时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学习节奏。整个研一,我十分努力,查阅了很多文献,却始终找不到科研的门。

  学习上的挫折让我焦虑、烦闷,尽管我每天都按时到实验室,可我似乎就只是一个旁观者。学校开始师生混编党支部改革试点后,我获益匪浅,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折。

  团队在祝效华教授的带领下,由12名师生党员混编成立了钻井提速科研团队党支部。团队有了党支部,集体学习活动多了起来,我与团队教师交流的机会也多了很多。

  我还记得在混编支部第一次支部会议上,作为“学术菜鸟”,我忐忑地向祝老师请教科研的秘诀是什么。祝老师送了我两个字——“孤独”。就在我迷惑不解的时候,祝老师说:“你以后就跟我一起做实验吧。”

  第一天,当我比平时早半个小时来到实验室时,发现祝老师早就在实验室开始工作了;晚上当我准备比平时晚半个小时离开实验室时,发现祝老师还在实验室工作。在祝老师身上,我明白了科研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速成班,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需要钻研劲儿。

  在党支部这个集体里,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培养了我的科研报国、科研兴国的信念。

  在一次支部活动中,党支部书记石昌帅副教授跟我们讲述了目前国内钻井平台使用海洋柔性管面临的难题:一口水深2000米的钻井平台,至少要花两亿元来购买国外生产的海洋柔性管。

  听到这里,我就想,如果我能通过研究攻破海洋柔性管的关键性技术,那么不仅能帮助国家节约大量资金,还能极大促进我国的海洋油气发展。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就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

  从那天起,我就把海洋柔性管国产化的研究作为我的科研方向。从此,科研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与公式,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有了温度,这份炽热来自一个新时代青年对国家复兴的使命担当。

  在祝老师的指导下,我与国内一家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设计攻关,做了大量机理研究,形成了初步的软件,试用效果达到预期,相信再通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就能形成原创的设计方法和软件。

  2019年党支部换届,我被推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并担任实验室学生负责人。从此,我对实验室各种事务更加上心了,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谁发了多少篇论文、谁的研究课题是什么、谁遇到了什么困难,我都清楚明白。

  因为我知道,我的改变是因为党组织培养了我,而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光明日报通讯员曹正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1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