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鲁元珍、韩业庭)5月5日,今年“五一”小长假落下帷幕,旅游市场也恢复了往日生机。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红色主题游备受欢迎。劳动节连着青年节,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红色旅游队伍中,红色旅游+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新线路、新产品丰富了旅游业态——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西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红色旅游热潮涌动,广东多个文化场馆、旅行社推出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学生参观游览、打卡、了解和学习党史,感悟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夜间灯光、展演等技术的成熟为游客夜间旅游提供了更多选择,夜间消费成新常态。湖北武汉推出“劳动最光荣”主题灯光秀、“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夜游项目;广西推出“文化夜市”“夜游景区”“美食夜市”“夜游文化街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游览观光、参与体验;福建泉州用“一街、一碗、一楼、一馆、一店、一宿、一演出”串出7条“市井烟火”路线,为市民游客提供夜间休闲体验;浙江杭州临安推出大型沉浸式主题夜游项目“狐妖小红娘”,开启动漫+科技+夜游的古镇全新模式。
在各地发布景区预约限流信息后,不少游客选择避开热门目的地、错峰出行。中西部地区气候适宜,吸引众多游客到访,旅游市场热度攀升。广西象山景区“五一”假期向游客免费开放,四川稻城亚丁景区迎来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后首个客流高峰,全国各地游客慕名探访新疆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参加徒步穿越峡谷、赏天山奇景感民族风情、篝火晚会等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更多游客的目的地。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山水田野间感受清静和悠闲,体验乡村慢生活,登山、赏花、采摘、烧烤、垂钓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受到欢迎。
文化元素也成为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五一”假期,全国各地举办20余场音乐节,《山河令》主题演唱会带动苏州旅游热度高涨,江西葛仙村、河南樱桃沟、成都五凤溪以传统古镇文化为依托,运用“创意+科技+文旅”的体验式场景打造网红打卡新地标,让乡村旅游焕发光彩。文化娱乐、图书休闲、文博旅游成为假日休闲热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游客增幅明显,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成都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同时,各地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疫情防控工作,并依托智慧旅游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客流进行精准预测和精准管理。华山、泰山、黄山、九寨沟、八达岭长城等重点景区提前发布票务信息,有效疏导、分流游客,管控成效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32.0%的游客体验了在线预订,33.0%的游客体验了扫码、刷脸等无纸化入园,98%的游客认可景区预约机制。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6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