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9月23日,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隆平稻作公园,学生在体验拾稻穗。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9月23日,嘉兴主会场举行农民庆丰收联欢活动。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9月23日,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文部南村村民开镰收割青稞。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安徽:稻香蟹肥 “丰”景这边更好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秋天里,哪有比丰收更乐呵的事!
“瞅瞅咱家的蟹子,个个肥,味道美!能不能争个‘蟹王’?”抓起一只螃蟹,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蟹农张爱梅开心地向记者“炫耀”着。
等不及天亮,提溜着一笼螃蟹,张爱梅像打了胜仗的将军,挺起胸脯、喜气洋洋地出发了。今天,她要去参加在自家门口举办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农产品大比武”环节。
到了现场一瞧,乡里乡亲们都带着自家宝贝来了。湾沚区今秋第一镰水稻金灿灿的,粒粒饱满;南瓜、山芋个顶个的大,最大的怕有百十来斤;刚捞上来的鳙鱼猛一摆尾,阵阵水花直溅了人一身;还有各种“洋气”瓜果,透着那个鲜灵。
鱼米之乡,名不虚传。现代农业,更添硕果。
丰收的喜悦一浪高过一浪,这边“农产品大比武”正热火朝天,那边农民趣味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掼稻队员的吆喝声、挑重队员的号子声、拔河比赛的呐喊声、现场观众的助威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放下挑子、扁担,还能拿起话筒、手绢,“能文能武”的新时代农民天生就是主角,他们大大方方地站上舞台,唱起了丰收的喜悦,舞出了未来的期盼。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滁州,中国农民歌会连续第八次在这里嘹亮开唱。
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这片改革的热土,处处涌动着希望,如今更迸发出新的活力。今年以来,滁州新引进5个百亿级项目,创下历史新高;中新苏滁高新区和两个省际毗邻合作示范区列入国家纲要,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安徽前列,滁州正阔步走在历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在滁州市南谯区井楠村,74岁的王明华一个多月前就忙活了起来,听说农歌会要在家门口办分会场,他带着20多位老年农民歌舞演员抓紧排练,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南谯民歌《山歌越唱越快活》《罗师长来到红山洼》博得满堂彩。
“这两年,村里来了文投公司,把老宅变成了民宿,咱也住进了漂亮的楼房。城里人都过来玩,还喊着什么‘网红村’。家里种的滁菊年年丰收,不唱唱跳跳,还愁啥?”王明华乐呵道。
农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劳动变运动、民居变民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组成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迷人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你瞧瞧,秋天里,哪有比丰收更乐呵的事!
贵州:种好幸福田 丰收慰先贤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通讯员 肖雄
9月23日,南盘江畔,秋色初染。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岩鱼寨,金色的稻浪在青瓦赭墙的座座木楼映衬下如诗如画,场坝里脱粒机的阵阵轰鸣伴随谷子的清香飘满村庄。
“我喜欢种田,村里人都叫我‘大米哥’。国家为我们农民设立了节日,这是我最幸福的事儿,只有把地种好才能不辜负党对我们布依百姓的这份恩情!”村民黄生辉深情地说。作为贞丰县最大的布依族古寨之一,岩鱼寨的糯稻远近闻名,黄生辉是村里的种粮能手,靠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他领头成立了岩鱼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大伙儿种出的优质大米供不应求。
就在离岩鱼寨不远的黔西南州兴义市水稻超高产示范田里,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正在测算着试验田的产量:亩产1123.87公斤!创造贵州省水稻产量新纪录!据介绍,这块示范田是2013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倡导下开始试验种植的,当时定下目标要突破水稻亩产1000公斤,为全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研究平台。而今的丰收告慰着先贤,滇桂黔石漠化区域也有了全国产量领先的稻田。
在贵州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主会场毕节市七星关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英介绍,2021年上半年,贵州全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茶叶、园林水果、中药材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增长9.6%,增速是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襄阳好风日 荆楚庆丰年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雅俊
金风习习瓜果香,喜看稻菽千重浪。
9月23日,恰逢秋分。在湖北襄阳襄州区何岗村的一片稻田里,也就是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保康县的木耳、核桃、八月蜜,谷城县的汉家刘氏茶、蕊得土蜂蜜、红心柳贡米,老河口市的黄金梨、红心猕猴桃、大闸蟹,宜城市的流水西瓜、葛根菌菇,枣阳市的“枣阳皇桃”、刘升小花生、南城莲藕……
一支支丰收报喜队,手捧满满的收获,陆续登台,分享丰收的喜悦。
开幕式上,诗画舞蹈《鹿门山里颂丰收》、情景歌舞《古隆中里报丰收》,通过孟浩然、诸葛亮等历史人文,展示襄阳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中的智慧。
枣阳市广恩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军,带着一块写有“0.57、1、7”的牌子,来到会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几个数字意义非凡。我们襄阳用全国0.57%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形象一点说吧,就是我们襄阳每年生产的粮食,能够让全国人民吃上7天。”王海军笑着说。
生态襄阳,有机厨房。襄阳粮食总产量占湖北省近1/5;农产品加工产值居全省第二;猪牛羊出栏量居全省第一;果菜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居全省前列。2020年,襄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09.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39.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22元。
不只是主会场开幕式和文艺汇演,本届丰收节还举办大众评选“比丰收”、五福临门“迎丰收”、趣味短视频“赞丰收”、田间地头“享丰收”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襄阳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新气象、农村新变化、农民新风貌。
“这次丰收节,既有荆楚特色的歌舞表演,又有襄阳非遗文化展示,还有这么多美食品尝,有看头,有说头,还有吃头,真是不虚此行!”游客靖光玉说。
从“十里桃花红、千年架锅香”的宜都市架锅山村,到“醉”美生态旅游示范区“柃蜜小镇”崇阳县畈上村;从橙红橘绿的亿元村秭归县王家桥村,到独具现代农业特色的襄州区何岗村……
荆山楚水处处都是丰收的胜景,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
青海:庆丰收 感党恩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9月18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的马宗青一大早便出门赶往15公里以外的县城,参加县里举办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丰收节活动现场彩旗招展、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展销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畜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新品洋芋、牦牛酸奶、菜籽清油、中藏药材……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和到大通旅游的游客驻足围观。
“为了参加今天的丰收节,家里已准备了好几天了。”马宗青家制作的青海传统馍馍远近闻名,他家展台在丰收节商品展销区的中心位置,精心烹制的各式传统馍馍整齐摆成一排,焜锅、锅盔、馓子、麻花、油饼、盘馓……亮晶晶、油光光,色泽诱人,香味四溢。
在马宗青隔壁的“吾买力”水饺展台架起的大锅热气腾腾,老板马春兰亲自操作给乡亲们下着饺子,“等等啊,马上就好,请乡亲们尝尝,给提个意见啊”。
“我们的速冻饺子好就好在纯天然,纯绿色,最受欢迎的就是这纯蔬菜的七彩饺子,红的是火龙果,紫的紫薯,绿的菠菜。”马春兰一边招呼着周围的乡亲们,一边给记者介绍着他们的水饺。
马春兰2018年注册成立的“吾买力”公司,几年间就把小作坊发展成了大车间,把小水饺做成了大买卖。“每天光县上就能卖掉1500斤,还打进了省城市场。你看看,火不火,今天我们准备的一吨货,才多长时间就快买完了。”
除了美食、果蔬等,丰收节现场的民间手工艺品、非遗文化产品同样惹人注目。
“我是第四次参加了,目的就是展示传统手艺,彰显民族文化魅力。”58岁的靳永红是河湟皮影戏省级传承人,也是青海小有名气的皮影雕刻家。
“今天是农民的节日!农民唱主角,全县20个乡镇都精心选派农民代表参加,展示的特色产品就有120余种。”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局长马秀清说,除了特色农畜产品展销、非遗文化展示以外,他们还举办了旅游资源推介会、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论坛等12项活动,与大家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希望。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我们朔北丰富的特色蔬菜推广出去,让我们的农业发展得更好更快。”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副乡长张发祥由衷地说。
“我们的洋芋粉条、豌豆粉丝刚刚开发上市,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青海展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员袁文月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