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满目青山翠欲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满目青山翠欲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1-03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 王魁

  青山、绿水、翠竹……走进打古镇,一幅美丽画卷铺展在眼前。担任镇里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的几年光景,我目睹了全镇退耕还林、发展竹产业的整个过程。如今,过去遍地的庄稼变成了一片“绿海”,由竹子、茶叶等绿色作物组成的风景线,吸引着八方来客。

  以前,镇里老乡大多种植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退耕还林政策刚刚执行的时候,很多人犯难了:不种粮食,咱们吃什么啊?拿什么喂牲畜?为了打消这些疑虑,我们成了老乡家里的常客,耐心地给他们讲政策。当时,国家规定以1亩地每年125元,“前8后8”共16年的发放标准补偿老乡损失,地方上也出台了“还林”之后的发展规划。慢慢地,老乡观念有了转变,新的探索开始了。

  打古镇山麓众多、土质疏松,田地出粮率低,农民辛苦耕种一季,收入却寥寥无几。加之地表坡度大,一旦遭遇狂风暴雨,作物易倒伏,整年收成有可能化为乌有。退耕之后,我们种上了竹子,竹子能固土护坡,经济效益也不错。政府还为百姓提供免费竹苗和树苗,配备技术人员对种植进行全程指导。退耕、种竹的优势显露出来了,老乡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还林”中来。

  种了竹子,新的问题出现了—竹子体积大、分量重,打古镇离城区又远,怎么运出去成了头疼事。于是,政府出资修建公路,解决了运输难的问题;一批青壮年劳力被种植户们请去采伐、搬运竹子,每人每天能收入两三百元。

  目前,打古镇的竹子大多被运送到纸业公司,成为造纸竹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竹产业发展的探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曾有企业与老乡谈拢合作后突然倒闭,老乡们辛苦栽种的竹子打了水漂,最终还是政府出面与企业协商赔偿,挽回了损失。这件事后,我们下决心建起了自己的产业加工链,给大家干事创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边是产业发展,一边是绿色生态。竹林翠色欲滴,宛如氧吧,让人心旷神怡。现在,我们还引导村民种植其他作物,来消解生猪等牲畜的粪便污染,形成种养循环的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将不断丰富竹苗品种,加强竹林管理,发展林下种植等多元产业,拓展“一根竹子吃到底”的全产业链,争取在生态与产业融合中开拓一片新蓝海,让丛竹青山里“长”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高平、万玛加、王建宏、李晓东、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高源、梅桂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3日 07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