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圆桌对话】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方莉
编者按
从申办、筹备到办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一件区域协同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兴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一届人人共享的冬奥会是什么样,又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看、参与者们怎么说。
本期嘉宾:李国平 陈剑 茹秀英
铸一枚融通中外的“同心圆”
记者:如何理解共享办奥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是怎样调动全社会参与其中的?
陈剑:北京冬奥会的共享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格言中后来增加的“更团结”高度契合,为“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注入新动力。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仍较为艰难,举办冬奥会,展现了全世界共克难关的信心和决心。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号召全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就是把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起来,彰显了“五环同心”、全球共享的价值内涵。
陈剑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在共享办奥理念引导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相关事业,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被激发;社会活力充分释放,社会治理能力有所提升;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健全人格、提升规则意识、形成良好意志品质。
李国平:冬奥会是一项全球性重大体育赛事。有来自约9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参赛,全球性参与是共享冬奥的重要体现。
李国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从国内看,我国兑现了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宏伟目标,大大提升了冬季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给参与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感与获得感。此外,建设高规格、高质量的场馆,提供精准、优质的奥运赛事组织、运营和服务,数以万计的志愿者默默奉献,支撑奥运健儿取得成就、挑战极限、展现冰雪运动魅力等,都是共享理念的重要体现。
茹秀英: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来看,“共享”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生命之源。奥运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一般体育赛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将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品质,如卓越、尊重、友谊等作为重要理念,具有超越国家、种族、地区的独特意义。因此,奥运会是全人类的节日。此次我国提出共享办奥,不仅强调了筹办冬奥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而且强调了冬奥会福祉会惠及人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追求。
茹秀英 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教授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架一座区域协同的“连心桥”
记者:从区域协同、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角度看,共享办奥将引发怎样的社会效应?
李国平:北京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核心功能区,张家口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举办本次冬奥会,有利于发挥北京作为超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张家口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协同发展。具体来看,建成了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将张家口纳入了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大大改善了京张之间的通达程度;建设了一批高级别滑雪场等体育场馆及高级别宾馆等场所,完善了城市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特别是“冰雪热”现象激活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助推京张冬奥产业带及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2022年1月2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运动员展示单板滑雪飞坡。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陈剑:在筹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奥运战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了冬奥赛区三地的整体发展水平。北京的智力、教育、科技资源向张家口等地加速渗透,提升了京张沿线冰雪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冬奥会市场开发签约数十家赞助企业,促进了京津冀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顺畅流动,有效促进了冰雪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在区域内合理配置。
共享办奥,还能助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提升京津冀三地环境治理水平,实现三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茹秀英:北京冬奥会不但促进了赛区城市的发展,如首钢全面转型、延庆区建成“最美冬奥城”、张家口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更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比如,京张高铁见证中国速度,全面升级区域交通互联;京张地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已形成品牌效应。
2021年12月19日,湖北武汉,“滑向2022”全国青少年冰球系列赛(武汉站)比赛现场。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还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全国83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建立,大大普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冰雪运动文化;各地“大众冰雪嘉年华”和“冰雪节”等不但践行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更丰富了中国百姓的文化生活。在共享办奥理念下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树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典范。
建设好冬奥遗产“资源库”
记者:展望未来,应如何利用好冬奥遗产,使人民群众全面受益?
茹秀英:每届奥运会都会给举办城市带来丰厚的有形和无形遗产,其中最典型的有形遗产是场馆设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对新旧场馆的建设、改造、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冬奥会后,要将北京“双奥”场馆和新建场馆的管理运营与经济、文化、教育和公益活动等融合起来,实现多元化、多形式的盘活与利用,让我国的冰雪运动得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2021年12月21日,湖北武汉市民在冰雪艺术节现场自拍合影。新华社发
陈剑:要充分挖掘奥运遗产的教育价值,让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北京申办冬奥时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这是践行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行动理念,应传承弘扬,使其成为中国人文精神的一部分。此外,与冬奥相关的志愿服务事业,会徽、体育图标等冬奥形象标识等,都应充分展示、弘扬。此外,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创新制定了《遗产评估体系(KPI)》和《场馆遗产计划通用模板》,应当成为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李国平:北京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夏奥、又举办冬奥的城市,其“双奥之城”的品牌影响力是冬奥最重要的遗产;大量冰雪体育场馆等体育运动设施,为全民冰雪运动开展提供了支撑;在全球疫情仍流行的情况下举办一届安全的冬奥会,将积累很多组织管理大型国际赛事及城市治理的经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大大增加了冰雪运动市场容量,为关联产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从北京冬奥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18至30岁青年群体是参与冰雪运动“主力军”,占总参与人数的37.27%。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分别为25.34%、18.64%、22.07%。
数据来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方莉、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