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博物馆要打开传统的“边界”
讲述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谢辉
有近1800年历史的成都武侯祠,于1984年成立博物馆。经过几代文博人的辛勤耕耘,我们收获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全国文明单位”等诸多殊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博事业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我们深知自己已经处在探索文化遗产从保护、研究、展示,到开发、利用、推广的全过程实践道路之上。
十年前,武侯祠博物馆启动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三国主题遗存调查项目“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同上百家文博科研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了合作联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遗产活化离不开成果转化,学术研究更不应曲高和寡,文化和旅游从来没有孰轻孰重,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具有无差别的重要性。
我们尝试立足四川,以成都为中心,联系众多知名遗产地,设计蜀汉特色旅游线路。东向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工程为蓝图,展示三国文化于巴蜀、峡江甚至荆楚一带的传承和影响;南向以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诸葛亮南征线路为基础,展示三国文化在传播扩散中的另类民族风情;西向民族地区集聚民间故事传说等,展示三国文化在民族地区浸润于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点滴细节;北向以古蜀道和诸葛亮北伐线路为基础,展示蜀道沿线三国文化古栈道、古战场、古遗址的遗产风貌。我们还上线了“行走的三国”研学程序。
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带来文化需求的持续旺盛。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多元化阐释,博物馆打开传统的“边界”,超越固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以传播、经济、环境甚至情感功能吸引公众,融入社会,是文旅融合时代潮流下文博事业发展必然的阶段特征。作为基层博物馆的管理者,我深刻意识到,建设专业高效、平等自主、开放创新、智慧多元的当代博物馆,践行全过程遗产学实践的理念,未来可期。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