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猎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猎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4-20 01: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章 正 任 鹏 靳 昊

  晚上10点45分,大巴车从酒店驶出,开往黄浦江对岸的张江气膜实验室。

  “今晚的任务是检测2万多管样本,早上8点前出报告!”由于戴着N95口罩,浙江省援沪医疗队气膜实验室主任宁晓妮只能大声喊着说话。

  车里这群年轻人,被称为浙江援沪的病毒“猎手”。他们的工作,是在实验室里检测核酸,把病毒“揪”出来。

  “差不多一个小时路程,大家休息会儿,接下来得工作12个小时呢。”宁晓妮叮咛大家。车里顿时安静下来,不一会儿,有人发出了鼾声。

  车到站。“今天一共4万多管。白班完成一半,我们负责收尾。”宁晓妮交代完工作,大家穿上防护服,麻利地进入实验室……

  “有阳性!”宁晓妮指着屏幕提醒。

  宁晓妮介绍,检出阳性,只完成了一半工作。之后,还要拿两种灵敏度更高的试剂做复核。“真正的‘硬骨头’,是那些处于临界值的样本。我们要从交织复杂的曲线中判断,重新检测!”

  不知不觉,天色已微明。宁晓妮提醒大家打起精神:“这个环节必须谨慎,再检测,按照标准出结果。”

  上午8点,95后同事杨浩宇走出实验室,脱下“大白”,笑着对宁晓妮说:“姐,大拇指磨破皮了。”“这么不当心啊!”她一边“埋怨”,一边小心地给同事上药:“让人心疼,这一个晚上,他戴着两层手套,要打开和拧紧试管盖子5000多次。”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 01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