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从延安出发》:延安文艺的当代意义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从延安出发》:延安文艺的当代意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5-25 04: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从1942年5月到今天,整整80年过去了。80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中国现当代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所起的方向指引作用,是中国文艺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文艺盛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直指当前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延安到北京,中国文艺发展的道路贯穿着一条为人民创作,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书写、记录人民生活和时代巨变的主线。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首延安曾经的文艺景象,都会对中国当代文艺事业产生新的认识。当此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五集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正当其时。这是一次对动人历史景观的回顾和崇仰,也是对当代中国文艺使命担当的一次认识上的升华。

  《从延安出发》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以精巧的构思为整台节目设计出可以激发主题活力的情境。80年前的中国文艺青年,在延安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和艺术锤炼,今天的文艺青年又从中看到哪些动人景象,受到多么深的情感触动,得到多少艺术启思,这正是节目要去追问、探寻并为之寻找答案的诉求。五集节目统一以这样的青春对话风格展开画面,进入主题。搭建展现延安文艺盛景的时光艺术馆,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穿行其间,感悟并且思考着。从延安走来的老艺术家与当代青年艺术家相遇、对话,成为最鲜明的表现方式。当吴磊遇到孟于,关晓彤遇到乔佩娟,刘昊然遇到田华,李光洁遇到杨先让,张雪迎随顾威与经典作品相遇,更引出《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等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佳作,一条中国当代文艺的主线就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当代青年文艺人才回顾历史,倾听老一辈艺术的倾情讲述,从中得到的是对文艺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等根本问题的启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延安出发》既是对延安文艺的真情回溯,也是对当代文艺的深入思考。

  从延安出发,这是战时革命文艺队伍的一次集结;从延安出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起点。80多年前,在全民族抗日的烽火岁月里,一大批怀着高昂革命理想和战斗激情的青年,从全国各地艰苦跋涉奔赴延安,其中就有很多青年文艺人才。他们的到来,为西北小城延安带来从未有过的活力。《黄河大合唱》在这里诞生,鲁迅艺术文学院在这里成立。延安,从早晨到夜晚,从春夏到秋冬,都充满了浓烈的艺术氛围。

  然而,战争岁月不可能只有艺术,国家解放、民族独立是最大的时代主题,青春的理想一旦遇到自然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文艺如何为时代、为人民而歌与呼就变得非常重大而迫切。这正是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历史意义所在。在《讲话》指引下,中国革命文艺发生巨大变化,延安文艺发生的变化最集中也最具示范意义。从那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延安文艺的火种遍布全中国,文艺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文艺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如何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从而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与使命,这正是回顾历史时最应该带入的课题。

  既然延安文艺是今日文艺的重要起点,那么我们要向前辈作家艺术家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们如何在实践中成长,如何把握创作的方向,如何在强烈的责任担当的驱动下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的精品力作。《从延安出发》准确把握这一主旨,精心解构作品,全方位展现各艺术门类的纷繁景象,同时更贯穿鲜明的时代主题,为当代中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值得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更必须在创作实践中完成好的重大命题。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 15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