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⑤】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多少人初次得识玉门关,是在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诗篇中?!
玉门关,汉代便已经是中原连接西域的重镇。而唐诗中提及玉门关者,更有百余首之多。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或言从军报国之志,或展边塞风光之奇,或书文化融合之胜,或寄苦寒战乱之忧,读来无不壮阔豪放,荡气回肠!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遗址。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读这些诗,总有一个疑问浮上心头:春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
五月春深,记者驱车西行,欲探个中究竟。
“这得从玉门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说起。玉门关地处内陆腹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被重重关山阻挡,抵达这里时已消散殆尽。所以,这里干旱少雨,植物很难生长。古人离别,多有折柳寄情之俗。你想一想,折个柳枝都不能,哪还有春天的气息?加上与中原路途遥远、交通不畅,更加重了人们对玉门关偏远、苦寒、孤寂的心理感受。”记者道出心中疑问,同行的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春生这样解释。
扫码看视频《春风劲度玉门关》
高速公路平坦如砥,汽车风驰电掣,窗外景色若奔。临近青黑色的北山时,地形缓降,车驶入疏勒河谷。这里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也是整个河西走廊最开阔的地带。
“瞧,那就是玉门关了!”张春生手指前方。
但见一座四方夯土城堡孑然兀立,仿佛一位沧桑老者,面向茫茫瀚海,倾吐千载往事。这座城堡俗称“小方盘城”,据考证,正是汉代玉门关都尉治所。
越靠近城堡,心头的震撼越强烈——两千年风霜如剑,在城堡上雕刻出岁月的痕迹。厚重的墙体、高大的城垣,令人遥想起当年这里驰骋过的萧萧战马、飞扬过的猎猎旌旗,耳畔仿佛传来鼙鼓声声。
小方盘城遗址不远处,还有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座座烽燧向西延伸、渐次排开,让人恍然得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繁忙景象。倏忽,记者眼前似乎踏过一支又一支满载货物的驼队。驼队扬起的沙尘漫向遥远的天际,尘尽了,驼铃声仍伴着风嘶悠悠传来……
一座玉门关,半部河西史。玉门关一带陆续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如同穿越时空的钥匙,将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缓缓打开。“今天,这些饱蘸历史笔墨的简牍走上专家学者案头,还走进了博物院馆、高校课堂。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合办读简班,触摸中华文明脉动。一批研究成果整理出版,让冷门绝学重现时代光彩……”张春生如数家珍般介绍。
学术并非千年雄关对话今人的唯一方式。凿刻了玉门关硬朗线条的大漠罡风、照耀着千里河西的炎炎烈日,正在成为无穷宝藏。
站在玉门关远眺,眼前绵延铺开的,不仅有林立的风力发电机,还有巨大的“银色向日葵”,追随阳光的方向转动着叶片!
“这是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咱们看到的,是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一万多面‘定日镜’构成的圆形矩阵。是不是很科幻?”一定是这些历史遗存为张春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欲把“科幻”和现实连接起来,记者驱车来到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在“钢铁巨人”和“定日镜”中穿行,如同在时空隧道里漫游了一番。“2009年,全国首个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落户敦煌,率先开启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到2021年底,已建成光电项目2259兆瓦!”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光热电站总经理刘福国边带我们漫游,边自豪地介绍。
追风逐日间,能量滚滚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施中,敦煌新能源产业正释放出勃勃生机。
驾车一路向前,一派别样风景从苍黄底色中跳跃而出,夺人眼目——
那是郁郁葱葱的绿。随着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全面建成,城市绿地、生态绿网、交通绿廊随处可见。
“春风不度”已成历史,物畅其流还看今朝!
绿意掩映下,路桥纵横、处处通达。张春生感慨地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加快,这些年,敦煌莫高国际机场扩建升级,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敦格铁路建成通车,柳敦高速开通运营,新增高等级公路267公里……交通越来越立体、方便,去啥地方都不愁人了!”
走向世界的敦煌,正扛起中华文化“出海”大旗:五届敦煌文博会亮点纷呈,2021“东亚文化之都”美誉加身,《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演艺项目把戈壁绿洲装点得繁花似锦……
拜别玉门关回到敦煌市区,已是华灯初上。徜徉在阳关中路的夜市中,叫卖声、赞叹声、快门声,交织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市廛风情画。
昔日的那些诗家墨客,如果看到此情此景,又会吟出怎样的诗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