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湖乡拾趣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湖乡拾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03 02: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云德

  在中国北方,能称为水乡的地界不多,我的故乡济宁是当之无愧的水乡。

  人们习惯于以济宁为坐标,把山东省最南端的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几个水系相连的湖泊,统称为南四湖,湖域面积超过1266平方公里。这里盛产鱼、虾、水禽和芙蕖、芦苇等多种水生动植物,水稻种植面积超越玉米、大豆和高粱,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

  济宁地势低洼平缓,除了纵横交错的河流,就是密布城乡的池塘。春夏之交,蒹葭苍苍,菡萏遍野;隆冬时节,又成了人们消闲溜冰的热闹场所。当然,人们在充分享受水源便利的同时,也经常遭受雨水泛滥成灾的威胁。记忆中虽未见识过老辈人描述的拖儿带女“逃水”的惨状,但也经常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大喇叭紧急动员青壮年抗洪护堤的疾呼声吵醒。“发水了”是每年夏季经常听到的消息,“兴修水利”是政府常年提及的市政建设工程。

  为了蓄水防洪和扩大水产养殖,上世纪70年代,济宁在与南四湖毗邻的新老运河间的一片沼泽地段筑堤围湖,因其方位居南四湖北端,故称小北湖。湖中点缀着若干原有村庄和清淤堆成的湖心岛屿。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治理,目前,已成为集旅游、养殖于一体的大型水上公园,是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观光必到的打卡之地。

  在北湖公园建设之前,沿坡的大部分地块属于水淤地,土地肥沃,腐殖质异常丰厚。在没有洪涝发生的年份,农民无须翻地,深秋时节仅用犁耧在淤泥地上划出一道细缝播下麦种,无须施肥,来年夏天就有高质高产的小麦入仓;若是天公给力,秋天还可以收获一季大豆、高粱之类的农作物。一年丰收,足以保障当地农民三年不闹饥荒。

  坡地下方是一片草茂花繁、水草丰美的沼泽草甸。由于水源充沛、日照充足,野生的芙蕖、芦苇和蒲草十分茂密,四季覆盖,颇有几分《诗经》所言“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意境。它们相对独立地生长在不同区域,边界甚为分明。芦苇的生命力最顽强,每年都要向四周扩张,不时会侵占蒲草的地盘,但从来不会侵入芙蕖的领地,估计是莲叶生长得铺天盖地,根本不给芦苇提供任何生存空间。芙蕖的生命力也很顽强,鉴于莲藕的生长需要松软的土地,它不会往根系极为发达的芦苇和蒲草的地盘上延伸。老话讲,水有多深,荷有多长。深水区广阔的空间任由芙蕖自由伸展,这就是“一年莲池一变样,三年莲花开满塘”的原因所在。通常情况下,这三种植物生长的水域,压根没有其他杂草滋生的余地,因而,它们构成了北湖水生植物的主体。

  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种鸟类栖息的天堂。一到夏天,麻雀、百灵、鸬鹚、苍鹭、野鸭、水鸡、鱼鸥、斑头雁等都会在草丛中坐巢孵蛋。当年,捡拾鸟蛋是我们这些调皮的中学生最喜欢的探险项目,运气好时一天能捡三四十个,白的、灰的、褐黄的、斑点灰的,颜色迥异,小的如鹌鹑蛋,大的如鸡蛋。我们只去蒲草生长的区域,因为一般来说鸟类不在莲池和芦苇荡中做窝,更兼芙蕖有刺,光腿不能靠近,而芦苇根硬,容易把脚扎伤。当然,人们有时也会走进莲池。比如,盛夏在田野劳作的人们突遇暴雨,酷暑汗湿的身体容易受凉,为防雷击又不能去树下避雨,于是进入莲池,摘一片荷叶作伞挡雨,同时让池塘里晒热的水为自己保温。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节,在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各种色彩斑斓的野鸟家禽来回穿行,自由自在地嬉戏飞翔;数万亩荷花竞相开放,红、白、粉、紫,色差格外分明,黄澄澄的花蕊点缀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田田荷叶之中,赏心悦目。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局部小景,也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态画面,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风光。

  此般景色固然是吸引游人乐而忘返的噱头,但对靠湖吃饭的农民而言,大家所关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产的收成,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芙蕖浑身是宝,从入夏开始,摘莲蓬、采荷叶的劳作就会不间断地展开。随着顾客口味的变化,过去秋季才收获莲蓬,现在提前到夏天,鲜嫩的莲子清爽甘甜,价格超过了秋后晒干的莲子,从夏到秋热销数月,养莲人不断有碎银子落袋。在早年没有塑料袋的辰光,荷叶的用途十分广泛。夏天采摘的荷叶韧劲十足,是面食、生熟肉类外包装的首选。荷叶隔热、保温、不浸油,刚出锅的熟食尤其适合以荷叶包裹,荷叶的清香属于额外的赠予。印象中,父亲买菜的竹篮里偶尔会有个荷叶包,里面是一小块带有荷叶香味的猪头肉或者米糕。荷叶还是居家常备的药材,遇上夏季中暑肠胃不适的症状,老人会给你泡上一杯荷叶茶或煮上一碗荷叶粥,能起到清热解暑、排毒利尿、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而莲藕,则是芙蕖进入秋冬季节的最后收获。旱地的莲藕容易挖掘,深水采藕则是需要力气且有技术难度的工作。专业的采藕者身穿牛皮裤在水中作业,连体牛皮裤的鞋子部分将大脚趾与其他四个脚趾分开,采藕主要靠脚下功夫。这活又脏又累,所以报酬也高,通常不以时间计酬,而是采取三七、四六分成的方式以实物作为报酬。在没有大棚蔬菜种植的年月,藕是冬天老百姓餐桌上像萝卜白菜一样离不开的常供菜品。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坡洼地尽管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害,但也让他们充分享受过水资源的红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饲养猪羊等家禽的美味青饲料,丰富的鱼虾是人们改善生活、补充优质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丘陵地区的居民或许无可奈何,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菜、割蒲菜、捕鱼虾充饥。饥荒严重时,水生的杂草、菱角苗、鸡豆秧略微搭配点麦麸、豆渣之类的粗粮,就可以充当食物,如若下湖捉些鱼虾,或者在浅水滩上捞些蛤蜊、蜗牛之类,还能煮上一锅生鲜菜粥。更何况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原生态的四鼻鲤鱼、鳜鱼、甲鱼、黄鳝、乌鱼、鲫鱼、草虾等,都是人们餐桌上的抢手货;而莲藕、芦苇和蒲草也属于经济作物,无论是为人提供餐食,还是为牲畜提供食料、为工业提供编织造纸原料,都可以应时变成商品,换取些许零花钱,大可用于灾民灾年的应急自救。“靠湖吃湖”,让湖区世代的原住民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半农半渔生活中得以生息繁衍。

  而今,时过境迁。北湖公园落成后,湖区早已不再为水灾发愁,工地拆迁也让沿湖居民搬上了楼房。尤其是养殖业的兴盛和旅游业的大开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让老一辈望而生畏、难以下咽的野菜粗粮,现在反而成了新一代青睐的健康食品。作为一个离开故乡四十多年的游子,我倒赶不上这等时髦,回到老家最想吃的,依然是地锅熬鱼贴饼子,或是鲜辣的黄鱼粉条汤,外加两个荷叶米团,这就足以唤回童年味蕾的深刻记忆。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3日 07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