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摆脱贫困》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摆脱贫困》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12 03: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曹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哲学内涵和经济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与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立场和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福建宁德作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是“老、少、边、岛、穷”的典型地区,一直以来,摆脱贫困、建设小康始终是闽东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摆脱贫困》科学回答了扶贫开发“为了谁、依靠谁”的关键问题,即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实现闽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只有两个,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书中指明了摆脱贫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摆脱贫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1988年至1990年,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把脱贫致富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掀开了闽东人民向贫困宣战的新篇章,为改变闽东贫困面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摆脱贫困》字里行间凝结着习近平同志对闽东人民的深沉大爱和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发展经济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摆脱贫困,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虽只有两年,但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懈怠。《摆脱贫困》多篇文章直接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既有对整个闽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又有对畲族经济、闽东林业经济、大农业经济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没有发展,脱贫就是空谈。正如《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一文指出:“经济是基础是中心。经济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我们要牢牢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闽东的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即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生产力区域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的关系、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成果,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应该特别注意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哲学,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能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不迷失方向”。《摆脱贫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关于如何认识贫困、摆脱贫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三个概念,并对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从而为摆脱贫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径。“贫困”的首要含义是指物质财富的匮乏。闽东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地区。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发展经济,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在他看来,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长期物质贫困而导致人们“头脑中的贫困”,即精神贫困。对于精神贫困,习近平同志又具体区分了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思想贫困”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导致要么安贫乐道穷自在,要么怨天尤人等靠要,而不是积极行动起来想办法找出路。“信念贫困”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动的意义和价值目标,缺乏向上的志气和行动的勇气。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信念贫困三者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从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入手,习近平同志提出摆脱物质贫困必先摆脱精神贫困,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习近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看待减贫,指导减贫实践,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2日 06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