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在这里,读懂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在这里,读懂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21 08: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运河泱泱,泽润千里。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江苏单元,只见展厅中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比例缩小模型惟妙惟肖、精巧绝伦。驻足细看,博物馆整体风格敦厚灵秀,主馆外观呈船形,仿佛一艘大船直接从江苏扬州溯运河而来,吸引不少观众在此流连。

在这里,读懂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10月31日,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江苏单元展示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模型。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万平方米,全面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主题成就展现场,讲解员娓娓道来。

  千里之外的扬州三湾,古老运河水在博物馆边上缓缓流淌。从选址、专家评审到开工奠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三下扬州,她介绍:“我们充分利用地形,将博物馆布置在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一湾以北,以唐风与现代风格并行,既与扬州城市文化特色相协调,又反映现代扬州的时代风貌。”

  三湾曾是隋唐古运河的险要地段,古人采用让运河弯曲而行的方法,创造出安全航道,史称“三湾抵一坝”。经过实地勘察,张锦秋院士团队巧妙地设计出大运塔,与古运河三湾上下游的文峰塔和天中塔交相辉映,形成绝妙的“三塔映三湾”盛景。大运塔通过今月桥与主馆相连,其半圆形的承托结构倒映在水面上,恰是正圆。由此,形成了馆、塔、园、河、桥浑然一体的美丽图景。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们将其定位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不同主题的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上万件文物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数字化技术,身临其境感受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饮食风物以及沿线自然生态。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据统计,开馆当天,预约量达5000多人次;一年多来,超220万人次走进这里。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古运河蜿蜒流淌,亲水步道环绕。学生写生、市民健身、儿童玩乐——博物馆四面成景,环境优美。

  50岁的扬州本地文史学者朱善文,在过去的30多年里,用镜头记录博物馆的建设始末,用广角镜头构筑大运河的变迁。“眼看着一座座工厂退出运河沿线,运河原点城市扬州的生态更美,空气更新鲜,百姓更幸福。”朱善文说,现在他的相机里,有了越来越多的笑脸。

  11月17日,2022扬州运河文化非遗大师精品展在扬州开展,大运河文化在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落地生根开花。古运河与博物馆同生共长,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醒目的标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