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耕耘不辍,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耕耘不辍,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2-01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听,田间地头,收割机、播种机轰鸣,奏响悦耳的节奏——广东江门,稻谷飘香,南粤大地掀起晚稻收获热潮;安徽铜陵,冬小麦麦种“扎”进肥沃的土壤。

  大江南北,尽染丰收的喜悦,遍撒丰收的希望。11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超过98%,全国冬小麦和冬油菜播种均已超过99%。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看锦绣中国,从中原腹地到塞上粮仓,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在每一寸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为我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阔步迈向农业强国写下生动注脚。

耕耘不辍,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发

  1、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家今年种了200亩玉米,产量能到30万斤,比去年增加了近4万斤,增产又增收!”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村民李彦波与记者分享了今年的收成状况。

  在刚刚结束的秋收中,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水稻主产区的兴安盟1782万亩农作物喜获丰收,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35.5亿斤。

  放眼广袤田野,亿万农民躬身稼穑、辛勤劳作,奏响动人的丰收欢歌。今年我国夏粮早稻丰收到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迎好收成。

耕耘不辍,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新疆充分应用现代农技开展农业生产作业。新华社发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米袋子”保障有力的同时,“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肉罐子”供给充足,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了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大力实施“两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耕耘不辍, 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农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木古龙健康产业园内收土豆。新华社发

  “新添的这台自走谷物收割机太给力了,半小时就能收完一亩地,我这1000亩地5天就收完,以前想都不敢想!而且国家还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真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四合村种植大户刘述选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农业供给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要加快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爱耕种植合作社,放眼望去,2500亩农田里,嫩绿的麦苗整齐出土,合作社农民正用喷灌轮流喷施出苗压根水。“我们的小麦全部是深耕重耙播种,现在喷灌5公分左右就行了,只有一般农户大水漫灌用水量的四分之一,既保证出苗齐全、麦根压实,又避免了水肥流失,为小麦茁壮成长、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合作社理事长李西林对记者说,“我们还用上了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现在种地都讲究绿色生产,节水节肥,咱也能种出好粮食。”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的乡村,山更青、水更绿、田园更美。

  各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达3.95亿亩,推进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8,较十年前提高了0.052。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保护率达92.4%。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通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模式,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养殖大县全部开展整县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大型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比201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秸秆农膜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同时,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全程监管,回收利用率超过80%,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

  近日,三五成群的江豚出现在长江安徽芜湖段,在宽阔的江面上,江豚追逐嬉戏,好不惬意!

  这是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的体现。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森林覆盖率超过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黄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稳步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继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农业生物资源,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程国强说。

  3、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脐橙越种越有信心,农业越干越有劲头。”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坊家山村果农周青山说,“我们秭归的脐橙现在有品牌效应咯,不愁卖,我打算引进新品种、搞电商直播,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的脐橙!”近年来,秭归县通过科技强橙、品质提升、强链延链、标准领跑、品牌塑造等行动,持续在品质、技改、数字、融合、销售上下功夫,秭归脐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脐橙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近十年来累计建成15.6万座初加工设施、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6%。乡村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土产业。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了一批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各地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让广大农民挑起了“金扁担”。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低于发达国家的3∶1到4∶1,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够高的短板仍然存在。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谈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时表示,要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乡村特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发掘传统工艺,培育乡村工匠,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体现农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要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唐仁健说。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

  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2021年,我国累计培育8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晨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1日 15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