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山东:学雷锋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山东:学雷锋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03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德杰

  “红领巾”寻访老队员,老队员携手“红领巾”,在山东青岛平度市实验小学,雷锋精神的一代代传承,让73岁的李永清和11岁的张欣宜,开启了一段“大手”拉“小手”的缘分。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当时就在咱们实验小学上五年级,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学雷锋日前夕,回到母校的李永清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学生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当时,同村的杨同学脚底被玻璃割破了不能走路,响应‘学雷锋’号召,我每天背着他走三里路往返学校,直到他自己能走。”

  今年上五年级的张欣宜也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她瞪着明亮的双眼和同学们一起聆听李永清讲述那些美好的往事,也把自己在“雷锋故事微课堂”里和同学们分享的帮助困难同学、团结友爱的事迹,讲给李永清听。

  “雷锋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在工作中李永清敬业奉献,曾被评为青岛市劳模。“你们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对待同学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学习像夏天一样火热,好好学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好。”他对孩子们深情地说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11岁的宫熙听完李永清讲述的故事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温暖别人是快乐的,我要做一个温暖的人,长大后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场跨越60年的“对话”,是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在实验小学,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雷锋雕像、雷锋精神走廊和雷锋礼堂,从清晨到日暮陪伴着一批批小学生。

  每天清晨、傍晚上下学,都会有十几名家长志愿者在学校门口引导学生,帮助交警疏导交通;学校爱心团的“小蚂蚁”,利用休息日和上学、放学时间,把鸡蛋、姜汤送到环卫工人手中,感谢“城市美容师”的辛勤付出;教龄30年的老师于翠杨在岗位上带头学雷锋,先后资助了78名女童,资助金额已达10多万元……雷锋精神在实验小学点燃“星星之火”,影响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

  “六年好习惯,一生好品质。”平度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峰说,在时间的纵轴上,我们要让雷锋精神一代接着一代传;在空间的横轴上,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家校社共育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3日 08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