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西戏剧院缘何好戏频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西戏剧院缘何好戏频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5-16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周仕兴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政协京昆室成员侯露原本在安徽休假。在听说广西戏剧院要在北京演出彩调剧《新刘三姐》后,她立刻取消休假,从安徽赶回北京看戏。

  《新刘三姐》在北京参加了由文旅部、北京市共同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这次展演,多数是一个省出一部作品,而广西戏剧院一个院团就呈现了三部作品。除了参加展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木匠哥的钢琴梦》外,桂剧《花桥荣记》以小剧场演出的形式跟北京观众见面。

  “一个剧院同时带三部作品进京演出,这是极少见的。”侯露感慨,“不仅如此,这些年,广西戏剧每次进京总会刮起一股追剧旋风。”“这样的成绩在业界是不多见的,这也形成了大家关注的‘广西戏剧院现象’。”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说。

  一切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都有必然的规律。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新时代广西地方戏曲发展研讨会,共同总结近年来广西“好戏连台”的经验。

  选对人: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追逐名编名导

  据吕育忠观察,近些年,舞台艺术领域过于追逐名编名导,导致部分名编名导被过度“透支”。一些编剧导演为了赶进度,沦为“百度编剧”“飞机导演”——剧本素材从网上找,导戏三天换一个地方。

  “剧院搞创作请人,一定要找对的,而不要总是找贵的。”吕育忠说。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团,广西戏剧院资金算不上充裕,但他们把有限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请最适合的人。

  导演宫晓东就是这样一位“适合的人”。他创作时,从来不愿为眼前所惑,不想追逐所谓的热点。过去几年,宫晓东为广西戏剧院排演了4部优秀作品——壮剧《百色起义》《苍梧之约》和彩调剧《新刘三姐》《木匠哥的钢琴梦》,获得了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每部作品都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

  走对路:

  挖掘传统经典,改编优秀剧目

  当下的舞台艺术领域,存在不少错位创作现象,有的院团放弃自己的优势和传统,盲目投入新作品的创作中,有的热衷于当地名人题材创作,不管有无戏剧性。

  “广西戏剧院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扎实做好挖掘传统经典和移植改编优秀传统剧目工作,由此为新作品的艺术创新,打下了坚持基础。”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

  诞生于1958年的《刘三姐》是广西彩调剧的经典,“刘三姐”由此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符号。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刘三姐文化?广西戏剧院首先对老作品进行复排。

  “在复排的过程中,我们让青年演员了解了历史和传统,也从经典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近年来,广西戏剧院复排了多达29部传统经典剧目,包括壮剧《歌王》《宝葫芦》《百鸟衣》,桂剧《梁祝》《西厢记》《秦香莲》,彩调剧《五子图》《换子记》《哪嗬咿嗬嗨》,京剧《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有了包括彩调剧《新刘三姐》《木匠哥的钢琴梦》在内的21部大型新创剧目的诞生。

  “文化是一条河,它从过去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指出,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所有文化艺术,都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而以广西戏剧院为代表的广西戏曲界,之所以成为全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地,就是因为走对了上述这样一条传承发展的道路。

  多演出:

  实现广西舞台有戏,群众身边有戏

  很多文艺院团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拥有自己的剧场。那是因为有剧场,才有舞台;有舞台,才有演出;有演出,才能推动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

  近些年,仅广西戏剧院10年间就新创了21台大型剧目,复排和传承了29部剧目,移植和学习了4部剧目,其中两部作品荣获文华奖、两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部作品连续三年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扶持工程、三部作品同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项目、十六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有了好戏当然还需要舞台。当很多剧院连一个剧场都没有时,广西戏剧院已经拥有两个剧场。有了剧场,就能持续为群众演出。龙倩介绍,十年间,广西戏剧院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200余场,观众超过310万人次。通过这些演出,培养了人才,打磨了作品,从而让广西“好戏连台”。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郑艺介绍,近年来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实施“广西有戏”品牌战略,规划实施“舞台艺术源头创作引导工程”等7大工程以及“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演出推广计划”等16个专项行动计划,构建了全区舞台艺术创作的闭环扶持体系。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广西舞台有戏、广大演员有戏、群众身边有戏,提升了“广西有戏”的品牌影响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6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