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盛夏时节,分布在天山南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基础设施四通八达、大型农业收割机抢收小麦、南疆果园里果实累累,今天的兵团处处昂扬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这首描写兵团军垦战士拓荒场景的诗,把思绪带回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从祖国各地赶赴新疆,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上建设绿洲家园。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座座现代化新城绿意盎然,创造了“塞外胜江南”的人间奇迹。在新征程上,兵团各师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兵团,在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行。
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供水工程施工现场,工人在焊接钢筋。李晓丽摄/光明图片
打通基础设施瓶颈
从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向南行进,前往第十四师昆玉市,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走上600多公里。纵贯沙漠的图昆公路建成后,这段路程可缩短至276公里,南疆兵团各师市间的交通将更为便捷。
翻越连绵沙丘,兵团第十四师承建路段入口处,脚下宽阔平坦的公路仿佛一条长飘带直抵天边。夕阳余晖中,几名施工队员正在为公路通车做着细致检查。
“图昆公路是新疆第四条,也是兵团第一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是兵团‘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中重要的垦区干线通道。今年10月通车后,可极大缩短第三师和第十四师间的距离,方便交通物流。沿途遍布沙漠景观,可极大地带动生态旅游业。未来,师市将开发沙漠营地、沙漠越野等特种旅游项目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兵团第十四师交通局副局长刘志强向记者介绍。
路修好了,人气自然也就旺了。第十四师昆玉市得名自《山海经》中的“昆冈出美玉”,昆仑山是它最亮眼的名片。鲜为人知的是,昆仑山的群山之间,还环绕着一个国家4A级景区——位于一牧场的昆仑山大峡谷景区。
越野车沿盘山公路疾驰,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是起伏的高山草场。在雪山脚下的一排木屋旁,记者见到一牧场一连党支部书记汪固良,他正在向当地牧家乐老板询问游客接待能力等问题。
兵团一师十团种植的香梨。马万宝、黄蓓摄/光明图片
“这里介于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之间,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依托完整的昆仑山垂直自然景观带,游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的荒凉和‘万山之祖’的瑰丽。”汪固良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5月底到10月初是旅游旺季,一天能来一千多人次。连队职工在景区提供烧烤、骑马等休闲服务,每户能增收3万元。现在游客80%来自和田地区,未来,随着公路、直升机场和农家乐、民宿等设施和业态逐步完善,收入还会进一步提升!”
第二师铁门关市是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坡交汇的交通要冲,是古丝绸之路中段的必经之地。今年,铁门关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将建成铁门关市火车站、第二师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G3012—二十八团—库尔勒机场公路等项目。
在铁门关市火车站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内部结构施工。“交通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打造高质量的‘公铁航’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网,是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明告诉记者,铁门关火车站很快将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正式投运后,可容纳2000余人候车,每小时周转旅客600人次,成为南疆环线和南北疆通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推动兵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一体化大循环发展。
重大项目为兵团师市各团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兵团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建成通车、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建成运行、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为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绿化景观。资料图片
浇灌产业繁荣之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质量特色产业则是富裕一方群众的“良方”。近年来,兵团大力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技术、土地、市场共同浇灌出产业繁荣之花。
盛夏时节,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千亩戈壁设施香菇产业园迎来新一茬采菇高峰。“香菇生长期一般为25天,目前均价达7.6元每公斤。”产业园主管朱振江说,产业园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建成了占地5亩的单棚50座、占地0.8亩的单棚126座、占地5亩的冷棚8座,年种植香菇两茬400万棒,收入超5000万元。
与室外的干热不同,香菇温室大棚里分外湿润凉爽。一排排整齐列队的架子上,圆润厚实的香菇朵朵绽放,采菇班组负责人吾斯曼·阿卜杜热衣木带领几名职工,小心翼翼地从菌棒上摘下菇花放入篮中。
“别小看这些香菇,在市场上紧俏得很!特别是这些一级菇,香气浓郁、鲜嫩可口,已经被乌鲁木齐乃至河南、陕西的客商预订了。”吾斯曼·阿卜杜热衣木介绍,产业园带动周边连队3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达2.1万元。
“各地种植蘑菇的不在少数,为何你们能够异军突起呢?”记者问。
“我们租用的是沙漠戈壁未利用地;用周边收来的废弃修剪枝条做菌棒,产完香菇后再粉碎成有机肥还田……”朱振江对“小香菇”如何变成“大产业”有着不少见解。
林果业是新疆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兵团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超400万吨,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随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兵团各师市的枣、香梨、苹果等一系列农产品愈发抢手,成为兵团职工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走进五十团二连设施冬枣园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扑面而来,一簇簇小如谷粒的青色枣花,悄然在绿叶间绽放。
“冬枣是五十团的特色林果产业。过去我们的冬枣没有知名度、收益差,得益于师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2016年注册了‘绿糖心’品牌并取得有机食品认证,而后更是获得了图木舒克冬枣地理标识认证,名气越来越大,品牌价值达1亿元。”五十团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勇说,冬枣是时令产品,供求关系受季节、物流影响很大。目前五十团共有冬枣种植面积4223亩,总产量超过3700吨,只有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才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面对市场考验,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营,建立了7座冬枣加工厂,生产冻干冬枣、无核冬枣、枣夹核桃等高附加值产品,不仅让地里产出的鲜果一销而空,更是带动了附近团场和周边巴楚县等地的冬枣产业共同发展。
晚风习习吹来,小小冬枣花开放得静谧而热烈。“接下来,合作社还计划在图木舒克市区域内建成标准化冬枣园三万亩,争取实现产值1.5亿元。”田垄间,刘勇面带微笑对记者说。
筑牢绿色家园底色
行驶在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三十一团英库勒镇,满目绿意葱茏,一阵夹杂着林木清香的风吹进车窗。身处其间,很难想象这里竟南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临库姆塔格沙漠,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尘暴起源地之一,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严峻。
“目之所及的绿色,以前都是沙漠。两大沙漠最窄处不足三公里,‘无风三尺沙、风来沙飞扬’是最真实的写照。”齐人高的梭梭树边,三十一团农发中心工作人员宋财富向记者讲起了历史。他说,团场始建于1958年,来自山东、湖南、河北等地的人们怀着“屯垦戍边”壮志汇聚此地,喝涝坝水、吃窝窝头、住地窝子,披星戴月开始了建设历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塔里木河持续断流、两大沙漠逼近合拢,三十一团以建设生态之团为定位,用三十年时间建起了生态林、防风林、道路林、田间林、营区林五大生态林屏障,全团林地面积37万亩,有效阻遏了沙漠进逼,让沙漠荒滩成为盛产棉花、香梨、红枣、鹿茸的“聚宝盆”。
宋财富也是参与建设维护这道生态屏障的护林员之一。“看着沙漠变绿,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可不能让子孙后代再吃风沙的苦。”回忆起2019年补栽树苗的过程,这名身材壮硕的退伍老兵仍记忆犹新:每天要在沙漠里走三万多步路,检查管道、安装滴头,半夜常常因为白天劳累导致腿抽筋疼醒过来。“‘英库勒’意为‘有水草的地方’,而今这里名副其实!”
绿色就是家园、环境就是民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持,牢牢扎根于每一个兵团人的心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纵横着一片三十多公里的绿洲,这就是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60多年前,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沙漠腹地,年头到年尾,天天都有风。几米外什么都看不清,简易房吹翻了修补、修补了再吹翻。”70多岁的上海支边青年韩兆金老人细数初进疆的场景,引得人们唏嘘不已。
60多年的接力治沙,改变了这里的面貌。而今,十一团拥有23.5万亩防护林,用双手种出来的绿洲向沙漠里延伸了整整20公里。不仅如此,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大芸、甘草、枸杞,养殖骆驼、羊、鸽子,职工群众在植绿护绿的同时走上了致富之路。放眼团场各街道,四处点缀着朵朵殷红的花朵;林间草场上,不乏野兔、鹳鸟悠闲觅食……
据统计,截至目前,兵团各师市森林覆盖率达19.1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2.6%,湿地面积稳定在398.28万亩,80%以上的团场实现了林网化。昔日的戈壁荒漠不断被绿荫覆盖,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