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坚持胸怀天下”的文明意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坚持胸怀天下”的文明意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7-14 0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陈艳波(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丁 龙(贵州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系统概括。在“六个必须坚持”中,“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胸怀和世界担当。这种胸怀和担当,究其根本,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理想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胸怀天下的文明情怀和文明抱负。《礼记·礼运》描述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之世,集中表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秩序的想象。向往和追求这一美好生活和理想文明秩序的理论与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文明情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中国人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是因为从根本上认同“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是响应着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使命而存在的。响应这一号召而存在的个人,就是要在认识到民胞物与的穷理尽性至命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民族存在的使命,追求“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的境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始终保持开放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始终把自身的文明理想同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关联起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联起来,不会以侵略其他文明、大搞价值观输出、倡导文明优劣和文明冲突等方式来追求和实现自身文明理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以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融入世界发展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抱负,使中华文明的文明理想以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现代形式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构,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强健文化动能。

  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并把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另一方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是一国或几国共产党人的内部联合,而是要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明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努力方向。

  “坚持胸怀天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的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推动全人类进步和解放的内在逻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使命自觉和崇高思想境界。坚持胸怀天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不是把目光局限于自身所在的一国一党,而是始终关怀着世界人民的利益与福祉,始终把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和情怀溶入血液、刻进骨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文明理想彼此契合、互相成就,使“坚持胸怀天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遵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情怀和文明抱负与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彼此契合,使得“坚持胸怀天下”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统一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共同构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文化根基。

  大党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大,更在于胸襟大、担当大、作为大,这深刻体现在文明观层面。不同的文明观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图景。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文明观,充斥着西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文明观,是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共产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关切,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赋予“坚持胸怀天下”以新的文明内涵。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4日 11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