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9-07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界教育之窗】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8月28日至9月2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6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成为中国-东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并由单一教育合作拓展为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合作。

  本届交流周以“教育合作新愿景 ‘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举办活动122项,推动揭牌挂牌研究中心5个,成立合作联盟7个、合作中心5个,发布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17项,形成学术论文集5项。围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语言互通计划、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等主题形成一系列务实成果,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合作共赢。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资料图片

  “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表示,面向未来,中国愿与东盟各国携手同行,以高质量教育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人才和创新支撑,以高水平人文交流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社会和民意基础,为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增进中国-东盟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1、“数字网”实现智慧学习

  “我们的学生在成长中所处的世界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们将面对气候变化、冲突、不确定的经济、数字技术的快速变革等因素影响。”在本届交流周“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论坛”上,东盟教育合作轮值主席、越南教育培训部副部长阮文福表示,为让未来的学生具有稳定心理素质和足够技能来应对挑战,推动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哈必芭说,必须强调教育合作与伙伴关系在优势互补方面的关键作用。虽然东南亚地区数字技术迅速普及,但各国间乃至国家内部在网络普及度方面差距很大。她表示,希望能够学习中国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构建更有韧性、可持续性的教育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本届交流周上,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在内的近60家机构加入联盟。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资料图片

  “这将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在数字教育方面的合作,朝着一个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教育共同体迈进。”东盟秘书处秘书长高金洪说。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校长艾哈迈德·伊扎尼·阿旺教授认为,中国-东盟教育联盟可以为马来西亚带来新的数字教育和开放远程教育技术,提升竞争优势,实现高新知识技术的转移。

  据介绍,联盟下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三个工作组,以及政策、研究、技术三个专业委员会。联盟秘书处机构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中心设立在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为各类合作项目提供技术、资源等方面支撑。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表示,将通过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的建设,逐步打造一个跨国的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与合作网络,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学习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手段获得高质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终身学习机会,助力各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范式创新。

  “我们所寻求的教育合作新愿景要求我们齐心协力应对挑战。”菲律宾高教委主席德维拉说,将继续提供包容性的教育机会,确保全民数字扫盲,不让任何人在数字革命中落伍。同时,应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合理使用技术纳入教育框架,为数字教育创造一个充满信任和信心的环境。通过合作、分享知识和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让“一带一路”成为通往卓越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未来。

  2、“语言桥”联通文化交流

  “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正是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的绝佳契机。”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与研究技术部部长纳迪姆·马卡里姆说,在教育领域,人文交流与合作对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智力成长创造了环境,并让人才得以蓬勃发展。

  “我们要有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开放互惠、公平正义的态度,培育年轻一代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依托年轻人之间语言沟通上的能力,促成文化的共存理念。”老挝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靳达望介绍,近年来,老中双方在教育领域持续开展文化交流和青年语言相通、青年互访等工作,促进青年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截至目前,老挝共有2所大学、2所孔子学院、5所孔子课堂开设汉语专业,中国共有9所本科院校开设老挝语专业,并对老挝来华留学生设立相应奖学金。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资料图片

  民心相通是中国和东盟共同发展的重要根基,语言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2022年以来,中国与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签署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协议,东盟国家新增6所孔子学院,新设12个网络中文课堂、中文智慧教室等新型中文学习机构。在“大榕树-中国东盟青年语言互通计划”下,“理解中国来华研修项目”正式启动,东盟十国首批27名优秀青年官员在完成线上中文和中国文化体验后,已开启为期14天的中国之旅。

  同时,在本届交流周“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倡议》,发布语言文化合作项目标志性成果《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启动《南洋华语文献分类丛刊》编纂项目,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合作交流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局限于经济,还包括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马来西亚国会上议院议员阿旺·沙利延表示,需要通过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文明的比较研究、出版和翻译项目、教育交流和语言文化课程合作计划,以加深双方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说,中国将秉持更加开放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拓展与包括东盟在内的有关国家、国际组织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品牌,并将其纳入政府间人文交流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3、“鲁班坊”提升职教合作

  “鲁班是中国2500年前的工匠、发明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和我国古代技能大师的代表。鲁班工坊搭建了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合作交流的实体桥梁,以创新引领实践,以实践丰富内涵。”在首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合作论坛”上天津职业大学教授、鲁班工坊建设联盟理事长刘斌说。

  据了解,鲁班工坊项目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合作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合作国家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在推广中国先进职教产品的同时也将“工匠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各国青年心中。

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资料图片

  目前,中国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建成27家鲁班工坊。围绕轨道交通、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办学,正在让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产业合作共同体更加紧密。

  “老中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的目标是制定标准、培训人才,大力培养技术工人。”老挝技术和职业教育司司长努盘·欧萨在本届交流周“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论坛”上表示,老挝通过与中国携手努力,在鲁班工坊、电子商务、智能农场、物流管理等许多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上都取得了成功。

  努盘·欧萨介绍,上个月完工的老中铁路技工学院建设项目是一次出色的合作。这是老挝第一所位于首都万象的铁路学院,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技术设备和专业课程,共计开设6个与铁路技术和服务相关的专业。第一届招收的360名学生,将于今年10月开学。

  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技术培训学院培训部副部长萨姆·索菲在本届交流周“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第五届年会暨数字赋能交通教学资源论坛”上说,作为柬埔寨唯一一所提供公共工程培训的高等院校,学院通过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中国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和学术合作,培养更多具有技能、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力资源,为未来公共工程和交通领域的接班人做好准备。

  “借助交流周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喀斯特地形地貌高墩大跨度桥梁建设、管理、检测、维护等方面专业优势,开展国际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服务贵州先进交通技术标准走出国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有富表示,学院作为贵州省首家“中文+职业教育”线上培训的实践者,在老挝、柬埔寨开展2000多人次短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贵州道路与桥梁施工企业“走出去”精准培养境外所需的人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说,希望从包括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在内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建设等更加宏阔的视野下,从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背景中,更加精准地定位职业教育,更加开放性诠释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新机遇和新使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问诊把脉、提供药方和改进方案。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7日 14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