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守护那无声的脉脉温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守护那无声的脉脉温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01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江苏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局文艺体育科工作人员 盛秋荣

  说实话,在从事文物保护之前,我对此可谓一窍不通。在去辖区第一个文保点位时,我非常忐忑。那是一座清代石拱桥,已被废弃很多年,因为全村搬迁,经过论证要移建该桥,我们到现场检查桥身情况。

  那是个闷热的夏天,比人还高的荒草掩住了整座桥。我们走进泥沙淤积的河道,爬进草堆里。我第一次仔细打量起桥身。我想起以前走过这些古桥时,似乎从未停下脚步。古桥不言,荒草掩映的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在四周的虫鸣声里,我感受到了古建筑蕴含的力量。

  观察古建,首先要适应的就是往各种荒山野岭钻,我基本两三个月就会把整个辖区内的建筑都走一遍。很多地方人迹罕至,只能骑车甚至步行进入,有时难免觉得害怕。这样的巡查风雨无阻,甚至在恶劣天气里更要仔细。古建筑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夏天梅雨季和秋冬天干物燥时。梅雨季,我要顶着大雨进入建筑,一旦发现发霉和倒塌迹象立即上报;秋冬尤其是春节等时间,我要跑遍每一个存在火灾隐患的古建筑,查看消防设施摆放是否合理,并苦口婆心劝居住在古建里的居民不要用明火。

  我逐渐发现了与古建筑打交道的乐趣。比如古桥,我知道了它一年四季的不同模样。每到10月枯水期,走到桥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桥基和水盘石,那是最好的观察季节。比如老宅,我仔细阅读了大量维修图纸,结合实践经验,什么地方容易坏、因为什么原因坏、应该怎么修,我都门儿清。外出旅游时,朋友们都在购物、拍照,我则一头扎进老宅里,学习研究。

  古建保护,没有足够的文物知识可不行。于是我查阅资料、拜师学艺、整理档案,学了十年仍觉不够。

  在我看来,文物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基层文保工作者的一份重要职责就是让更多人树立保护意识、了解保护知识。随着工作推进,租户对于老宅里不能使用明火已经不再抵触,房东们也会主动做好消防,提醒租户。进村看古宅、测古桥、修缮亭子时,村民们都会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述说建筑的历史,聊起他们与古建的故事。古建筑并不是冰冷、孤独地矗立着,相反,它满怀温情。在古建保护的过程中,我们更了解、更热爱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和先辈的经历。在我心里,古建筑与每个人的情感连接,这是它最动人之处。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高建进、丁一鸣、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丰瑶、张川惠子)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1日 07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