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㊽】宁夏:腾格里打造治沙“升级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㊽】宁夏:腾格里打造治沙“升级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02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㊽】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乘坐包兰铁路列车穿越腾格里沙漠,但见宽阔的林带随着沙丘连绵起伏。树林外侧高低错落的一片片草方格沙障内,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顽强生长,放眼望去,更新的草方格向沙漠深处延伸再延伸……这里是宁夏中卫,举世闻名的“治沙魔方”麦草方格,60多年前就在这里诞生。

  老一辈治沙人的这一发明能成功固沙,但风吹日晒风化严重,生命周期只有3年,反复扎设则成本过高……

  “现在,‘治沙魔方’有了‘升级版’,草方格再也不用人工来轧了!”当地人这样告诉记者。

  在中卫沙坡头,记者看到,机械造草方格正取代过去的人工编草方格,工人们用机器将麦草编成刷状,像铺鸡毛掸子一样直接铺到沙地上……这款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发的“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可工业化生产。该装置的工作效率比过去人工扎草方格提高了60%,使用寿命也由3年延长至6年。

  2022年以来,中卫市西郊林场开始探索在平缓的沙地上用机械轧制草方格。林场团队研发的“轧草车”由手扶车头和代替轮胎的两片圆形轧草刀组成,只要在沙地上平铺两行麦草,工人推车而过,麦草便被整齐地轧进沙地里,大大节省了人力。

  “寸草遮丈风”,用草方格将沙丘固定住后,就可以栽种柠条、花棒、杨柴等耐旱植物了。然而,要想在沙区播绿,谈何容易!沙地的干沙层厚达30厘米,过去用铁锹植树栽种得浅,树苗根茎很难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加之受不住七八月份的高温炙烤,很快就干枯而死。

  现在,沙区的植树工人几乎人手一把“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可大大提高造林效率和苗木成活率。这一“造林神器”,是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用木棍“拄”出来的。

  “有一天,干活累得实在走不动,就顺手找了根木棍拄着,没想到这一拄,竟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唐希明解释,“棍子在沙漠里扎出的一个个洞,启发我设计出这种‘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使用时,将工具底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系,双手扶好后拿脚一踩,直接把苗木根系送入45至50厘米深的湿沙层,几秒钟就能栽好一棵树,不用额外浇水。”

  办法虽“土”,成效可不小。“‘造林神器’使苗木的栽种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造林效率提高了1倍。”唐希明说。现在,这个工具被命名为“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当地被大面积推广使用。

  “治沙的终极目标是把‘沙’变成‘土’,形成珍贵的‘沙漠皮肤’——生物土壤结皮。当前,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即通过在沙面接种蓝藻、地衣、藓类等隐花植物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形成,正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前沿探索和有效的生物策略之一。”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站长张志山告诉记者。

  在中卫市境内乌玛高速公路一侧,长1000米、宽100米左右的区域呈现出与周边黄沙截然不同的灰绿色,这片人工蓝藻结皮示范区蕴含着科技工作者20多年的心血。

  “生物土壤结皮对沙面固定、沙化土地功能恢复、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维持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土壤结皮天然形成至少需要10年,而人工培养可以加快进度,一年多甚至半年时间就可以形成。”张志山介绍,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即将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未来,这项技术的产业化将革新我国沙化土地治理技术体系,为我国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2日 01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