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12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撰文:王莎莎 摄影:蒋帅

  山东临沭位于鲁苏交界的沭水之滨,是著名的“杞柳之乡”“柳编之都”。临沭柳编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临沭就已经有数量颇为可观的柳编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临沭柳编,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一根小小的柳条,在心灵手巧的柳编人手里变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走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关于柳编的众多民谣广为流传,成为临沭柳编产业兴旺发展的真实写照。一件柳编制品的成型一般要经过备料、编织、晾晒、染色、喷漆等工序,有些产品还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装饰和熏蒸。临沭柳编技艺精湛,有各式各样的编法,常用的有平、系、穿、缠、拧、砌等,而每种编法还分为打底、上模、编帮、握沿、缠把等步骤。拿系编来说,这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编法之一,常见的产品有簸箕、鱼篓、柳箱等,技艺高超、结实耐用,上百年都不会毁坏。除了农用家什,临沭柳编还能制作装饰画、摆件、家居用品等,广受大众欢迎。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网络主播徐娣正在为临沭柳编制品直播带货,这类产品在电商直播平台上销量可观。

  近年来,临沭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非遗传承人杨进邦从事柳编工作已50余年,他说:“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沭柳编每年的出口量巨大,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45岁的许子芳全家人都从事柳编行业,也因为柳编过上了小康生活。目前,临沭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艺术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如今,柳编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小小柳条 编织幸福

许子芳(右)全家都从事柳编行业。柳编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小小的一根柳条,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手工技艺形式。相信临沭柳编会随岁月流淌而生生不息,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2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