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14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展大观】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一个青铜方形小盒——长不过一拃,顶上是两扇可以对开的小门,门钮是一对双足小兽。它俩曲身卷尾,立着尖耳,瞪着小眼,翻着凸鼻,张着扁嘴,彼此像是在较着劲。小盒子的四周趴着6只回首卷尾的四足小兽。更有趣的是,检测表明,铜盒内的残留物是以油脂、植物精油、朱砂及方解石、霰石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是中国先秦时期化妆品应用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是在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方形“化妆盒”,如今就静静地躺在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的展厅里。跟它同时发现的还有6个类似的青铜方盒。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正在弄妆梳洗的先秦美人“穿越”千年,在这一刻与记者“不期而遇”。这样的想象,不禁令人心生感慨——象征权力地位的青铜“重器”,在当时,竟然也可以成为女性手中“尽在掌握”的普通日用品。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展览现场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春秋战国无疑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华区域文明形成和传统文化奠基的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依然盛行,但已开始走下肃穆庄严的祭坛,进入贵族的日常生活。小小的青铜盒,恰恰就折射出了时代的变革。

  青铜化妆盒的旁边陈列着几件青铜卣、青铜壶、青铜盉、青铜尊,不仅颜值极高,而且还有相当的内涵——它们都带有铭文,记录了自己主人的名字。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些铭文为历史的拼图又补上了几块碎片,意义重大。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出土的北魏鎏金錾花人物银碗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徜徉于展厅中,一件件记录着历史足迹的文物,无声地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图景——文物会说话。透过一件件文物,人们对“何以中华”不断加深着理解,也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性更为明了。

  文化的传承发展,同考古事业息息相关,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也离不开考古。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盒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虽然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还未定论,但从展厅里二里头遗址的平面示意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二里头古城的道路布局呈“井”字形的网格状分布,宫城居中,贵族墓葬区、祭祀区、作坊区等功能明晰,区域间设墙,不由使人想到唐都长安城的里坊。

  中原文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区。湖北的盘龙城遗址,年代从夏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商代晚期前段。通过对它的考古发现,学术界首次认识到中原文化在南方大范围的同一性,认识到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到达了长江流域。出土于此的“绿松石镶金饰件”在展柜里不太起眼,却是绿松石作为王朝国玉自二里头文化延续至商代的实物见证。展板上的复原图令人惊艳——一首双身的浮雕龙,以绿松石片拼嵌贴塑,眉毛、眼睛、牙齿、额饰、眉间饰则由金箔片装饰而成。绿色的玉石和金色的黄金相互映衬,视觉效果十分突出。

  在远离中原的西南边陲——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这个哀牢国墓地中出土的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展柜里的靴形青铜钺是王权、君权的象征,而这种靴形的青铜钺是哀牢国的礼器、兵器和工具。哀牢国是西南地区早期王国之一,于东汉早期归附中央王朝。墓地出土器物中的铜铁合制器、铁器等明显受到汉文化影响。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西安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出土的“单父丁”青铜卣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不仅如此,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亦离不开考古。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墓中出土的兽面金饰、金泡等,虽然仅一元硬币大小,却体现出明显的草原风格;甘肃武威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而西安少陵原3座十六国高等级大墓,从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在向国外运送商品、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内蒙古伊和淖尔墓群是一处北魏时期的家族性贵族墓地,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但部分遗物又具有异域特色,说明该族群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草原建立了一定的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比如展柜里的鎏金錾花人物银碗,底部锤揲有四个人物头像。记者通过银碗底部摆放的镜子反射看到,头像皆侧身,高鼻深目,三女一男,两两相对。这只北魏时期的银碗,有学者认为属于萨珊波斯器形,也有人认为是萨珊波斯属国贵霜-萨珊王国的产品。

见微知著 鉴往知远——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印象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唐吐蕃时期鋬指金杯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两千余年来,作为东西方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船,不仅运输瓷器、丝绸等大宗货物,还载有金银器、漆木器、香料等商品,不同的文化也在贸易中相互借鉴融合。展厅里一件件诞生于唐、宋、元等各朝代,产自龙泉窑、长沙窑、巩义窑、德清窑、越窑等全国各窑口的瓷器,分别出土于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无不实证着海丝贸易的繁荣。

  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群雄纷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新时代考古的成果中见微知著、鉴往知远,可以证实中国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全面加强。近些年来,我国文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蒸蒸日上,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来,走进国博“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听考古讲述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吧!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4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