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迪拜气候大会:成果丰硕,共识不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迪拜气候大会:成果丰硕,共识不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2-21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 孙铁牛

  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就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可谓成果丰硕。

  本届大会被称为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届。虽然大会首日即迎来“开门红”,各国围绕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迅速达成统一意见,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团结协作精神,但在后续议程中,当谈及被认为是本届大会最重要,也是分歧最大的能源转型目标时,各国对化石燃料的前景展开激烈讨论。经过多轮博弈,各国最终在“加时”一天后,“压哨”达成“阿联酋共识”。

  损失和损害基金正式启动

  众所周知,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3年适应差距报告》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资金约为2150亿美元至3870亿美元,但资金缺口却高达1940亿美元至3660亿美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损失和损害基金是实现“气候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这一基金将用于资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为其在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中遭受的损失和损害提供资金支持。

  损失和损害基金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在2022年举行的COP27上,各国就是否成立该基金展开激烈辩论,直到最后一刻才通过决议。因此,COP28召开的第一天就在启动该基金方面达成一致,被认为是一项重大胜利。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总监李硕认为,损失和损害基金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脆弱国家,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才使得该基金走上谈判议程,如今COP28首日即启动,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成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国家最关心的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解决在2023年有了很大进展,“我们感到很高兴”。他认为,根据《公约》和法律协定的要求,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现在又往前走了一步。“我们希望基金进一步增资,发达国家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不过,该基金的启动并不意味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担心的气候变化资金问题将迎刃而解。一方面,该基金从启动到发挥实际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达国家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但是14年过去了,直至2023年迪拜气候大会,这一承诺依然没有兑现。国际原住民气候变化论坛联合主席欣杜·奥马鲁·易卜拉欣直言不讳:“我们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对未来的)信心不会来自发达国家的承诺,因为等待他们兑现承诺似乎要‘永远’那么久。”

  另一方面,“僧多粥少”的局面难以缓解。据报道,在给该基金捐款方面,本届大会主席国阿联酋宣布提供1亿美元,欧盟则提供2.45亿美元,英国认捐5050万美元,而美国提供1750万美元,日本宣布提供1000万美元。但是,目前在气候变化界,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损失和损害所需资金的数据是:到2030年,每年需要4000亿美元。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这一数字只会增加。预计到2050年,每年所需资金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或1.8万亿美元。

  “我们应以行动为本,而非口头承诺。”马拉维能源部部长易卜拉欣·马托拉在接受采访时说:“发达国家的‘脱口秀’现在已经结束,是时候履行我们签署的协议了。”

  首提“过渡远离”化石燃料

  据联合国官网,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气候“危险区”。在那里,人们死于气候影响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其他地方。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表示:“许多脆弱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已经在承受超出人们适应能力的气候变化后果。”

  各国尽管早已就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来保护环境达成共识,但对于何时以及如何淘汰化石燃料却存在巨大分歧,这也是本届大会延期闭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会上,美国、欧洲和易受气候影响的国家要求,COP28大会的协议应明确呼吁最终结束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代表的产油国则认为,不应该将气候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反对将矛头对准化石能源。这样的意见分歧并非全无道理,正如解振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指出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但这需要一个痛苦的过程,各国国情不同。”

  通过一系列沟通与斡旋,大会最终文本没有采用“逐步淘汰”一词,但首次写入了“过渡远离”化石燃料。气候专家指出,这既避免了“淘汰化石燃料”的激进目标,也符合人类逐步摆脱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方向。“这个结果是终结化石燃料的开始。”《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约束力较低的“弱协议”是否能发挥作用,以及部分国家能否切实兑现共识,均有待观察。2021年,各国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协议,要“逐步淘汰”燃煤电厂。但仅仅一年后,英国就批准了一座新煤矿,此后全球煤炭使用量飙升至历史新高。

  有鉴于此,在本届大会闭幕式上,斯蒂尔表示:“这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生命线’,而非‘终点线’。现在,所有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毫不拖延地将这些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国贡献在迪拜闪光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主张得到广泛关注。在对化石燃料的讨论中,中方积极与各方磋商,寻求化解分歧的最优选项,对成果文件的达成作出重要贡献。处于谈判前沿的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表示:“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没有中国,我们就无法达成协议。”在大会闭幕全体会议现场,多方代表表示:“我们认同中国。”

  会前,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强调,COP28对于在这关键十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将在大会前及会后重点加速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无疑为本届大会的成功举行以及“阿联酋共识”的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人士认为,中美两国就气候行动的大纲达成一致,而该大纲的部分内容成为涉及近200个国家的迪拜协议的基础。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已先行一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及、商业化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努力已经使全球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90%,风能发电的成本下降了70%至80%。“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发挥持续引领作用,这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已在非洲多国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电网项目。埃及的本班光伏产业园、南非的德阿风电场、卢旺达的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等,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的标志性项目。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西纳表示:“我想向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向埃及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在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前行道路上,中国将与全球同频共振应对气候变化,与各国并肩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1日 12版)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