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61】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腊月,山东潍坊奎文区东庄社区,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暖意融融。
披肩、头饰、扇子……十余位六七十岁的嬷嬷,一边制作社火表演用的物件,一边热火朝天地聊着。
“从小年开始,老姊妹的演出日程就排满了!”东庄社区春晖党支部书记、72岁的退休教师白冬梅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别看我们只是一支小小的文艺队,串起的,可是社区邻里浓浓的人情味——我们每年演出30多场,带动4000余人次参与;小区孩子看护难,我们开办‘四点半学校’;谁家有困难,我们当志愿者,大家还跟着捐款呢……”
这个由邻里老人组成的春晖爱心艺术团,就是用这种方式,将文明种进居民心间,构建起友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邻里之间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和谐友爱,是一座城市文明气质的内在彰显。
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近年来,山东持续创新制度、载体,推动睦邻友好,实现了城市文明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山东搭建平台,以“文艺+”形式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社区,奏响城市文明“协作曲”。
在山东济南的手造·元剧场后台,68岁的王普选早早化好妆容,换上戏服,等待着登台。每次志愿演出前,她都会和她的“戏班子”,提前3小时来到剧场准备。
“咱算不上专业,靠的就是认真,观众都是周边的居民,我希望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社区的兄弟姊妹。”家住济南市历下区姚家街道新泺北社区的王普选,退休后迷上了京剧。王普选的周围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票友,现在“戏班子”已有20多位成员。戏剧拉近了这群陌生人的距离,他们从生活单调的老年人,变成了推动社区文化繁荣的文艺志愿者。
山东拓展阵地功能,构建爱心循环体系,种出城市文明“暖心林”。
“可以随时充电,真好!”“冬暖夏凉,下雨也淋不着了,为社区点赞!”“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走进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社区的鸢都轻骑兵驿站,留言板上写满了暖心的话语。10来平方米的小屋内,医药箱、饮水机、微波炉、爱心雨伞、一次性水杯等必需品应有尽有。
“我们是新建社区,周边是美食小吃一条街,之前晚上经常看到坐在冰凉台阶上的代驾小哥,很是心疼。”杨家埠社区党委书记王春辉介绍,通过摸排社情民意,结合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需求,社区设立了鸢都轻骑兵驿站、百姓便民超市等8个特色便民服务驿站,“通过免收租赁费的形式让利于民,为周边居民提供平价、便捷、周到的服务,也让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发展中来,把爱心传递下去。”
山东关注重点群体需求,全力倡导孝老敬老文化和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绘就城市文明“同心圆”。
两年前,孔令兰随儿子搬到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社区。儿子儿媳白天上班后,人生地不熟,孔令兰不爱下楼走动,午饭更是马虎对付一下。
了解孔令兰的情况后,社区青年志愿者孔灿灿经常去陪她唠嗑,并主动邀请孔令兰去幸福食堂就餐、包水饺,为其他老人过生日。
“灿灿经常来看我,陪我看电视、聊家常,还带我去逛博物馆,就像多了一个闺女。”孔令兰笑着说。
“通过倡导更多社会力量关爱老年人,推动全市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将和谐友好的城市文明之风播撒在百姓心田。”曲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芳说。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