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春运进行时】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2月17日,春节长假最后一天,滁州北站旅客流量达到了平时的两倍。“叮铃铃”——一串清脆的电铃声响起,催促徘徊在站台上的旅人尽快登车。
“多亏了‘车站爱迪生’,今年春运我们不用在站台上来回奔跑,‘掐点’就能打铃了!”在滁州北站3号站台,客运值班员吕发玉向记者晃了晃手中的“小玩意儿”——电铃联控遥控器。
吕发玉口中的“车站爱迪生”,是蚌埠站客运车间副主任杨涛。杨涛今年47岁,虽然人到中年,可他鼓捣发明创造的爱好,一点儿没落下。吕发玉手中的“小玩意儿”正是杨涛去年11月的技术改造成果。在2024年春运中,这个“小玩意儿”在蚌埠站4个既有线客运站进行了推广运用。
原来,杨涛在工作中发现,车站站台响铃开关都设置在站台中部。之前,为保证“普速列车在中间站开车前1分钟响铃”的工作要求,站台工作人员必须在站台上来回奔跑,“掐点”打铃,这样既消耗体力,又可能影响其他正在进行的站台作业。
“要是站台打铃像遥控电视频道一样,那该多方便!”杨涛苦思冥想了三四天,着手将既有的实体电铃开关改造为远程无线遥控开关,并将客运车间7个站台的遥控器进行整合,站台工作人员每人一个,这样既保证了站台按时响铃的工作需求,又减少了站台人员的工作负荷。
杨涛的发明之旅始于10年前。在担任蚌埠站客运车间值班员时,他常常看到一些旅客不自觉地走到站台两端尽头,这种危险行为极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为了扫除站台“安全盲区”,杨涛买来了太阳能电板、电线、控制器等材料,动手改造了防旅客穿越站台的漫反射红外线预警装置,并安置在客运车间的站台两端。当旅客接近时,这套红外线系统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已进入危险区域。”
自此之后,杨涛的发明创造一发不可收拾:从防旅客穿越站台预警装置,到应急车次牌、对讲机直联广播系统,再到近期的安检设备语音提醒、站台电铃遥控、安检防滑台……如此,杨涛成了同事们眼中不折不扣的“车站爱迪生”。
每一件小发明、小改造的背后都倾注了杨涛的热情与心血。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用技术改造提升效率,进而优化旅客出行体验,正是这位“车站爱迪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初衷。“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总要有人解决。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杨涛说。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