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闻随笔】回应群众期待 建好人民城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闻随笔】回应群众期待 建好人民城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24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闻随笔】

  作者:王友明(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公园破除围栏、拆墙透绿,实行24小时对公众开放。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活跃身心、怡然自得。这正是:翠色满园关不住,城市新景扑面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城市发展重要理念,世纪公园实行免票入园、全天开放,拆墙透绿、与街区无障碍融合共享等举措,都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具体探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为民导向、共建共享,是城市管理者矢志不渝、切实践行的重要遵循与原则,也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得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以问题为导向,维护、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众有所呼、政策有所应。要回应群众期待,就要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才能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比如,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群体上下楼就是一件头疼事。于是,很多地区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加装电梯,便利老年人正常出行。又如,上海贯通开放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将滨江空间打造成为市民共享的“会客厅”,满足人民日常休闲、散步等需求。这些以人为本的举措,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彰显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主体力量,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让人民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需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突出群众在城市治理过程中主人翁的地位,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就要求在城市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让资源向基层下沉,力量向基层汇聚,服务向基层倾斜。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春江小区是一个近40年的“高龄”小区,街道工作人员充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实施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三会”制度,在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说了算,历经几年时间,老旧小区迎来了美丽蝶变。

  坚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民导向,需要创新为民服务的方法。世纪公园的新举措,并非一拆了之、一放了之,而是增添彩色沥青步道,加种大片绿植花卉,增加管理和保安力量,还通过人流感应装置、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加强安全监控,确保居民、游客和园区安全。放眼全国,还有很多好办法,立足现状、因时因地、不断创新。比如,北京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的基层治理机制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深圳为外卖员、快递员等人群建设“小哥驿站”开展便民服务,山东淄博开放政府大院解决停车难题,等等,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好方法。

  民生事无小事。城市规划建设者只有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突破瓶颈,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可知可感,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多彩。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4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