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英雄传人续写精武强能新篇章——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英雄传人续写精武强能新篇章——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27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隐蔽机动、装载登船、组织航渡……凌晨时分,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后,官兵们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出发。刚抵达目标地域,数辆“敌”装甲车就迎面扑来。“杨根思连”迅速排兵布阵,组织反击。最终,他们打出6类轻武器及火炮射击靶标命中率全优的好成绩。

  “杨根思连”前身是诞生于闽东革命老区的红军连队。抗美援朝期间,时任连长杨根思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当阵地上仅剩他一人时,他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70余年时光荏苒,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信仰一直激励着官兵。近年来,连队始终秉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赓续忠诚基因、锤炼胜战本领、激扬奋斗精神,续写精武强能新篇章,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英雄传人续写精武强能新篇章——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干部为战士们讲述老连长的战斗故事(2023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摄

  血脉传承熔铸忠诚信仰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2022年12月,“杨根思连”照例举行入连仪式。面向连旗,列兵肖荣基郑重宣誓:“做新时代英雄传人,把一辈子交给党!”肖荣基是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入伍前他到哥哥墓碑前告别:“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来到连队后,肖荣基训练上永不言苦,工作中从不喊累。大家都说:“荣基是个听招呼、守纪律的好兵!”

  在“杨根思连”,记者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话题式讨论。官兵历数新时代伟大成就,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对“强国强军跟着谁”“伟大成就源自哪”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每周组织一次理论串讲,每月举办一场‘根思小讲堂’。”指导员王玉恒说,从连队的光辉历程中,官兵们读懂了军魂的传承,在灵魂深处种下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种子。再重的任务,没有一个叫累的;再多的困难,没有一个打怵的;再大的危险,没有一个后退的!

  实兵对抗中,上等兵虞山跳出掩体冲过火力封锁区,为了胜利敢于豁出去;“铁甲奇兵”比武中,带伤上场的连队干部仇安身先士卒点燃参赛官兵斗志,为连队夺得“优胜战斗车组”荣誉;抗洪抢险任务重,连队党员突击队连夜奋战,妥善安置受灾被困群众……近年来,在一次次重大考验中,“杨根思连”官兵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

  磨砺硬功锻成胜战之刃

  每次训练,对“杨根思连”官兵来说都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斗。步机枪短点射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对他们来说只能算合格;分队战术训练经常给自己出难题,条件怎么复杂怎么设……由于练得比别人狠,“杨根思连”官兵在比武场上打败了不少“强敌”。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连队连续6年被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

  “胜利不可复制,打法要敢于创新。”这是“杨根思连”官兵的思想共识。2020年8月,连队开展滨海适应性训练。战士李伯利发现,由于舱体材质特殊,各种通信系统受到很大干扰。他立即向连队报告,并迅速研究出解决办法,有效保证了连队的高效指挥。近年来,连队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激发官兵创新潜能。绊发式报警器,有效提升了宿营警戒效率;红外报警装置,能够加强重要目标防护;改装遥控发烟车,实现战场精准隐蔽掩护……梳理连队自制的小创新产品,官兵一脸自豪。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国际上战争冲突频发。连队党支部充分抓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时机,组织骨干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探索出百余条改进措施,成功运用于连队演训实践。

  热血奉献践行使命宗旨

  “杨根思连”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是维和烈士李磊的防弹衣。2016年,南苏丹朱巴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当地时间7月10日,正在执行任务的105号步战车遭受火箭弹袭击,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面对挑战,军人必须有不怕牺牲的决心和勇气。”连队干部王玉恒说,步战车爆炸起火后,战士于明彬冒着炮火把战友救出后,想起步战车上还存放着上百发炮弹,油箱内存储着数百升柴油。他从突击车上取下随车灭火器,返回步战车进行灭火。十多分钟内,于明彬冒着枪林弹雨和二次爆炸的危险,数次登上战车,最终成功扑灭大火。当天夜里,维和步兵营又接到通报,维和营区可能遭受攻击,连队需要担任外围第一道防线。主动请缨的8位勇士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奔赴战位,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百战为和平。“杨根思连”的官兵和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保家卫国、不辱使命的报国之志从未改变。

  2022年7月中旬,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开始向灾区挺进。“上游一水库突然缺口,洪水漫入大周镇岗李村,许多群众被困。”还在机动途中,连队便接到紧急通知,迅速派出突击队前往救援。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转移灾区被困群众。搬运沙袋、填堵决口、涉水打桩……“杨根思连”官兵不惧艰险逆行冲锋的身影随处可见。

  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难时,这支英雄连队总会挺身而出: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连队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大堤一线;2008年,汶川大地震,连队仅9个小时就开赴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近年来,“杨根思连”屡次出色完成突发抢险救灾任务,爱护人民成为官兵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7日 04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