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才兴”引领“发展强”——东北农业大学加强政策保障释放创新活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才兴”引领“发展强”——东北农业大学加强政策保障释放创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8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阳光洒满田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东胜村的向阳基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曲建华和团队学生正在地头取样,查看土壤降酸增碳的应用效果。

  埋头做科研、指导学生实践……曲建华每天的行程满满,受益于学校实施的人才支持政策,他工作不到5年就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成果,3年便破格晋升为教授。

  “学校突出成果导向,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指标同等对待,不唯人才帽子、不分岗位系列、不论职称级别,只要贡献满足条件,都可获得相应支持。”曲建华介绍。

  这是东北农业大学人才工作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出台并实施《“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实施办法》《“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从制度上理顺人才认定及评价,规范人才激励和支持,优化人才服务与环境。

  “人才是立校之基,学校抢抓人才引育机遇期,积极打造尊才、爱才、重才、用才良好环境,让更多人才集聚、稳定、成长在东农,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长生表示。

  “王大爷,过两天我上家里看看。”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红光镇的王淑荣,是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洪贵做科技特派员时结识的一位生猪养殖户。今年,猪肉价格有所波动,刘洪贵惦记着养殖户的情况。刘洪贵主要科研方向是生猪的生态养殖,全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要在外面跑。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社会服务上,发表科研论文相对较少,让他在职称评审上很是困扰。

  怎么办?“没想到,赶上学校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我成了受益者。”刘洪贵高兴地说,“这给我们这些在社会服务一线的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近年来,学校探索实行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推广型、思政型,拓宽了人才成长路径。”东北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吴立全介绍,学校坚持专利、论文、奖项等“定量”与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潜力判断“定性”双管齐下,使人才队伍结构良性发展。

  “只要有实绩,无论资历深浅,都有机会崭露头角,这大大激发了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隋晓楠通过《“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脱颖而出,任教3年破格评上了教授,不仅在职称评审、科研经费上得到支持,而且团队选人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自主权。在团队负责人江连洲教授的带领下,隋晓楠所在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破解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瓶颈问题,解决了高湿挤压大豆蛋白植物肉等7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才兴”引领“发展强”。东北农业大学校长付强表示,学校将不断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以政策支持的高度、感情留人的温度、待遇留人的厚度,为打造农科人才高地提供政策引领和制度保障。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8日 08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