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青春荟】
作者:朱霄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风沙似乎专意绕我而行,刺骨的霜雪也从未真切地落在脸上。最坏的天气里,我也能手心温暖,面颊红润。
那时,小城常常受风沙侵袭。从窗缝中嗅闻到尘土气息,便知风沙将至。户外的大人们奔跑着回家,许多是从市集上掉了头,来不及理会那尚未挑选好的茄子,或是来不及付钱的腊肉。小城很快陷入灰黄的色调,漫天的沙尘盘旋在家属楼的上空。这时的我,只需待在家里,等父亲进门后扑上去。记得那时的父亲肩膀很宽,胳膊很有力,抱着我也能走得很稳,后来才发觉他特意半驼了背,只是怕我掉下来磕碰。外面狂风怒号,厨艺不甚娴熟的母亲在烹制着饭菜,我和姐姐则一心等待父亲归来。
我同姐姐只差一岁,仿佛原本该是一个人的灵魂分作了两半。我们一同拌着嘴长大,常常连母亲都难以调停。然而在窗前等待、眺望父亲时,姐姐也在身边。寒暑假在家偷偷看电视,要是父母回家时来不及关,我俩轮流背锅,一人挨一顿才算公平。小时候,家属楼里洗手间的电灯开关安得太高,家里要是没有大人,我们没一个能够得着。她从小便瘦,却能抱起同她一般重量的我。两个人都铆足了劲儿,合力去开灯,再为谁先进去打上几个来回。
姐姐刚上小学时,我常常要母亲带我一同去接她回家。小学生要排队出校门,我也想站在其中,母亲就去同老师讲情,拜托她允许我这个“编外人员”也排进队伍,免去一场哭闹。于是,我和姐姐一起拉着手放学,我假装自己也成了小学生。如此这般,我们似乎始终在一起,度过了童年的春夏秋冬,让人觉得日子会永远这样下去。
姐姐成绩好,竟像是被动承担着家庭对孩子的希望。后来我也上了学,心里恐慌,不服气落于人后,也努力地去学习。我们总是在讨论某道题时争执不休,声音越吵越高,气得双方眼泪直流,清官也断不清谁对谁错。但若生活中真是遇上什么难事,一定得是姐姐的话才能听进耳朵,得是姐姐的意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的存在催她成熟,回头再看,十几年来,她用了十足的力气溺爱几乎同龄的妹妹。我常常感叹自己着实得到了过多生活的优待,甚至总有人先踏出一步,让我循迹而行。
童年的时光是闲适的。平日里,母亲会带我去市集溜达。我在大人堆里挤,忙忙地追她的步子。母亲往往带着重任而来,在某些档口停下细心挑拣。我不乐意久待,就奔出去,寻些小孩子喜欢的玩意。当时个子尚小,为了不走丢,还需记住母亲当日穿的衣服,以便瞅见熟悉的身影就奔过去。有时候来不及抬头细看,跟错了人,过了一阵子才发觉,于是不得不在人群里惊慌地喊“妈妈”,等着母亲来接。好在档口的摊主都认识我,我便安心下来,在人家的摊前找乐子,半推半就地吃一嘴,母亲来了先结账。
有时候是散市前才去逛。一天下来,档口挂着的帆布已歪斜,灯火点亮了,远远望去宛若一叶叶扁舟上的渔火。人们在“舟”里忙着收拾东西,或是吆喝着处理剩菜。母亲提着许多东西,又赶着买些卤味,步子直奔熟食摊。我在某个鱼摊前看瘦弱的女子麻利地拆去简陋的鱼池,高壮的男子把摊位上剩余的东西一概抬到皮卡车上。摊位是流动的,鱼摊明日大抵又换成了馍店。
母亲提着各色的菜、肉走来,我抬头便见她身后的灯火汇成了海浪。
散市之后,灯火阑珊,次第隐于暮色——正如童稚时光,渐行渐远,终不再来。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