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向“高”攀登,勇闯技术“无人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向“高”攀登,勇闯技术“无人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24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向“高”攀登,勇闯技术“无人区”

讲述人: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延斌

  回想我们中联重科在研发以碳纤维材料为核心的全新泵车过程中,始终在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工程机械作为包含臂架、支腿、车架等结构部件的作业装备,其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轻量化水平是衡量装备性能的关键指标。但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重量往往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目前以高强钢为代表的传统金属材料,在设计与制造方面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想要进一步突破,需要从新材料角度寻找技术突破口。

  怀揣着用全新材料打造全新装备的梦想,我和团队把目光瞄准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技术。

  碳纤维丝束像头发丝一样纤细,要想将它编织成粗壮刚强的轻质臂架,绝非易事。创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最开始探索试验阶段,虽然我们制定了很好的方案,但做出来的样品进到试验台,却连预期目标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有专家说,既要把性能做好,又要把重量做轻,没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可我们研发团队偏不信邪,我们认真总结失败原因,反复论证设计方案,没日没夜地往返于办公室、试验场和工地,经过上百万次试验验证,终于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设计与试验数据库,以精准的计算,找到了全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混合结构方法。

  有了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我们又创新开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式一体制造成型工艺,采用我们国产碳纤维原材料和专用装备,实现了长度超10米、复杂异形的箱型臂架的高性能整体制造。经过严格的疲劳考核验证,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钢混合结构臂架的寿命达到高强钢臂架的2倍,且具备与钢材相同的加工性能。

  历经十年时间,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混凝土泵车国产化碳纤维臂架,相对钢材料在同等强度下臂架可减重40%,开发出的泵车产品占领了该技术的制高点,推动了行业的轻量化进程,点亮了技术“无人区”。我们还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中加入芯片传感器,实现轻量化与智能化的深度结合,这就如同在“骨头里面装神经”,可以对产品进行整体健康监测,为客户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

  未来,我们还将碳纤维材料与工程机械产品深度结合,给工程机械装备带来“轻”的革命;将传感元件与复合材料有机融合,给新材料带来“智”的飞跃。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机械装备领域的应用,还等待我们不断探索。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禹爱华、龙军、赵嘉伟、王建宏、张锐、王胜昔、胡晓军、李玉兰、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戴思雨、宋晓丹、刘军旗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4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