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我与光明日报】
75岁的光明日报凝聚着一代代知识分子——
情谊涓涓似流长
江小涓
走过75年历程的光明日报,与共和国同岁,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影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我是光明日报的忠实读者,不能说篇篇细看,但基本上是期期打开。工作日的16个版面,就像16扇窗口,透过它们,了解时代风云、经济万象和民生百态;透过它们,了解学术动态、科技发展和思想进步。
我也是光明日报的作者。我给光明日报写文章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大约是1991年到2003年,后期是2018年至今。
1990年12月末,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举行。彼时的我,博士毕业不久,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全会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我觉得在当时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使经济结构优化绝不是轻松的事。于是,我撰文《工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对策》,提出当时我国采用的结构调整方式将面临的难点,并对九十年代工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基本思路提出对策建议。这篇文章发表在次年1月的光明日报《经济学》版上。
这是我和光明日报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而后,这样的接触一直持续到2003年我工作调整。其间,我发表的比较长的一篇文章是1996年11月14日的《论名牌》。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邀请我参加一个会议,讨论高质量发展中的名牌创建问题,我推辞说不研究这个问题,他们以这篇文章为例说我有研究,可见光明日报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的知识性、可读性和时代性都有突出特色。还记得不久前我到光明日报参加创刊75周年社庆座谈会。通往会场的路上,一块块悬挂在走廊墙上的版面吸引了我的注意。泛黄的纸样和铅打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在历史大潮中,知识分子心怀大我、指点江山,光明日报则给大家提供了生发智慧的平台、展示风采的舞台。我还留意到,会议室门口摆着几幅展板,上面尽数了光明日报近年来开设的重点专栏。包括我自己比较关注的《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调研,我们在行动》等。这些栏目以光明日报的独特视角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反映新时代日新月异的中国样貌,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炽热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2018年以来,随着工作调整,我进入高校智库工作。比较关注的有光明日报的《智库》版、《经济学》版和《新科技》版。其中,与《智库》版打交道最多。《智库》版每期就一两个社会热点话题邀请专家发声,从百姓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里找选题、请专家、出方案,把看似高大上的话题融入百姓的火热生活实践,为公众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我也受邀担任学术主持,在《智库》版上组织专家文章,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治理建言献策。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在这段高度浓缩的40多年里,经历了思想大解放、学术大繁荣、经济大发展和生活大改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时刻都处在向好变化之中。
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事实和丰富数据。而光明日报,正是为广大知识分子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提供了一方园地和舞台。
我再次回到学术界,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国内国外学术界相对关系的变化。2004年,我们总体上还处于“学习”“模仿”“跟跑”之中。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全球关注,很多国外学者希望了解、研究和比较借鉴。据我有限的了解,全球范围内,研究长期增长问题、创新问题、城市发展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全球价值链问题、社区治理问题等,不考虑中国这个因素,就不会被认为是主流研究和前沿研究。中国实践中蕴含的丰富学理价值,能够为全球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学术增量。我们应该有自信,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从跟跑向并跑并在有些领域领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有着清晰的时代烙印,映射出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特征。当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类型是实证研究,即以数据为基础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小样本数据量和少数测量维度难以真实描述经济活动的本质。进入数字时代,数据规模和实时性、数据深度和广度等有极大提升,算法和算力也极大改进,有可能揭示高度复杂的经济关系,发现数据间隐藏的复杂关联,并由此更好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规律和特色。希望广大经济学研究者和智库从业者,一是以中国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二是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倾听人民呼声,察实情、出实招,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三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既要及时吸纳技术进步生发的新能力,更要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四是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深度互动中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站在新的起点上,期盼光明日报这位老朋友继续传承发扬“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办报宗旨,助力和引导知识界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以国家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现大国胸襟和世界情怀,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江小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