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西进贤:笔传千年 笔都新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西进贤:笔传千年 笔都新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07 05: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薛斌

  “来文港一年多了,几乎每个赶集日我都来。有时候选毛料,有时候买笔杆,大部分时间都会试笔,对毛笔的认识和制作技艺都有提升。”8月4日,恰逢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的传统赶集日,文港镇皮毛交易市场内人声鼎沸,王腾往返于一个个摊位、店铺,仔细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

  王腾是江苏徐州人,本来在当地经营一家母婴用品店的他,因为经常看文港镇制笔师傅徐华荣的直播,于是在2023年4月来到文港,开始从头学习毛笔制作技艺,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做一支简单的兼毫笔了。

  “当初看着很简单的动作,做起来难得很。”王腾说,光是梳毛这一道工序就得练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手被缠破了好多次,但他乐在其中。毛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他喜欢毛笔,也喜欢这个千年笔都的氛围。

  文港因笔而兴、因笔而名。行走在文港,随处可见毛笔造型的路灯和雕饰、古色古香的沿街笔庄、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一桶桶毛笔……目前,文港镇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从事毛笔相关的行业,相关企业400余家、作坊2200余家。2023年,文港镇毛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2.5亿元。

  延续1600多年的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给这座小镇打上了独一无二的毛笔烙印。不少像王腾这样的人前来学习,更多的人则来实地感受毛笔文化。

  “写字作画,往往只观妙笔生花处,不见辛苦制笔人。听说文港毛笔有128道工序,我上手体验了一两道工序,觉得很神奇。”豫章师范学院学生龚翊筠平常练习书法,却很少研究毛笔。结束寻访离开文港之前,她在市场精心挑选了几支毛笔,除了自用,还打算送给同学,让他们也了解文港毛笔的魅力。

  “这两支笔就属于我们的镇馆之宝了,一支是万花献瑞粉彩宫廷御用笔,一支是九天雨露乾隆御用笔……”在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文港镇旅游办的彭春霞正如数家珍般向游人介绍。暑期旅游高峰,她每天大概要为300人讲解,其中不乏毛笔爱好者和前来研学的学生。

  近年来,文港镇依托毛笔历史文化和毛笔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钢笔文化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按照“前店后坊”模式,打造文化产业街区,推动周坊村等4个中国传统村落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文旅品牌。

  “我最喜欢这些题写着‘科甲第’‘汝南世家’‘岐山耸翠’等匾额的老屋,仿佛在诉说着周坊村悠久的历史。”游客高欣怡说。周坊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中国毛笔文化第一村。村里一栋栋青石黑瓦的明清赣派古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安静矗立,屋上砖雕、梁上木雕、窗上花雕随处可见。

  依托毛笔文化,周坊村打造了村史馆、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设施,开发了毛笔研学游、体验游、写生游等文旅项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人气更旺了。

  “这次的文港之行非常充实,我会推荐我的学弟学妹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铃告诉记者,她不但接触了悠久的毛笔文化,还了解了文港电商产业。每天晚上,文港约有200个直播间在推介、售卖文港毛笔及相关的文化产品。

  在文港,一支笔穿越了千年时光,依然生气勃勃,既保持着古老的形态,又书写着多彩的未来。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7日 09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