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驻村手记㉓】暑期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驻村手记㉓】暑期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26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驻村手记㉓】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秋日午后的山西大宁罗曲村,暑热悄然褪去,记者在村中入户走访,拐到村道上,看见村民张成平正满头大汗圪蹴在地上,捣鼓着他那辆“铁驴”。

  “这‘老伙计’又趴窝了,孙子马上要放学嘞!”他扭头笑笑。

  “成平叔,咱开车去,一脚油门的事,你相跟上!”记者拉上他,直奔4公里外的“移民区”。

  在村里,人人晓得老张家的不容易:儿子儿媳在外打工,10岁的孙子小博,是老两口一手给拉扯大的。

  “移民区”是大宁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正式名称叫幸福社区,那里的小学条件不错,关键是能寄宿。

  坐在副驾上,老张的话密了:“平日娃娃住学校,有老师管着,还好说。这一放假,哎,整天抱着个手机,不知道闹个甚哩……”

  说话间,幸福社区就到了。记者和老张在社区活动室外小心翼翼探头瞧去,只见20多个孩子坐在长桌旁,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

  一位“小老师”一边讲解着“让气球自动充气”,一边熟练地把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在装有醋的塑料瓶口上。在小朋友们“哇——”的惊叹声中,气球慢慢鼓了起来……

  老张目不转睛,嘴里小声嘟囔着:“这暑期托管班,不光管着孩儿,还教知识,真不赖!”

  下了课,记者与“小老师”郭泉灵攀谈起来。

  趁着暑期做“小老师”的机会,作为太原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她调查发现:留守孩子暑期没人管,有的一天到晚刷手机,有的到溪沟山塘里耍水。

  “咱开这个班,一来让留守孩子多学点知识,二来也让大人们少操点心。”一旁,听了许久的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白雪花拿出课表:开了8门课,有书法、美术、体育、手工制作、科学实验……

  “为这,大伙儿可费了一番功夫!咱团县委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2轮面试,帮社区招募了19名大宁籍大学生志愿者。”白雪花徐徐道来。

  “这么好的班,咱能不能长期办哇?”老张话里透着期待。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6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