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好手艺107】锔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好手艺107】锔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31 0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好手艺107

锔瓷

讲述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锔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志

  立秋的午后,一位中年男子,怀抱一个红绸扎着的盒子踏进工作室,要求修复祖传花瓶,条件是不露修复痕迹。

  这是一个断成两截的乾隆年间粉彩梅瓶。轻轻一捏,瓶壁不到5毫米厚。

  半个月后,花瓶重新“站”了起来。中年男子左看看右看看,里看看外看看,脸上写满笑意。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正是锔钉补瓷的行当。早些年,锅碗瓢盆破碎后,老百姓舍不得丢弃,便交给挑担的锔匠。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街边锔瓷的场景。

  锔瓷,先要找碴对缝,将破碎的瓷片拼凑起来,用绳捆绑固定;定位点记,依照瓷器裂纹的长短,设计出锔钉位置和数量,力求布局美观;用钻打孔,线绳缠绕于钻杆中间,像拉二胡一样扯动金刚钻的竹弓子。再是下钉:选柳叶钉或米钉、花钉,捶打嵌入孔内。最后是调和补漏,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勾缝、打磨、抛光,如此,一件旧瓷器便重获“新生”了。

  在薄瓷片上钻孔,最考验手上功夫:旋转的钻头缓缓贴于瓷器表面,力度全凭手感,下力过重,会打穿瓷器;用力稍欠,则无法固定。只有打入三分之二处,穿而不透,最为适宜。

  锔钉由金属丝打成,有的比米粒还小,用镊子轻夹放入钻孔。再反复捶打出钉脚、扎进小孔。错落的锔钉,如拉链般将瓷器紧紧咬合。

  “求阙”的传统审美,我们代代相传——用手艺巧妙装点残损。譬如,修复一把碎成八瓣的紫砂壶,裂纹处铜锔一朵莲花,这壶,又“活”了!

  (光明日报记者赵嘉伟 光明日报通讯员徐虹雨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31日 0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