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
作者:魏礼群(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党组书记,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
1968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
身为学生党员,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于是被分配到了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
起初,我给修炉子的师傅打下手。夏季种土豆、收小麦时,蚊虫特别多,下地干活得戴防蚊帽,一不小心,脸上、手上就被叮得疙瘩连成片,痛痒难耐。后来,我在牙克石林业管理局文教处工作了4年,做过许多调查研究。
1976年,为解决“老大难”单位阿龙山林业局的问题,我们深入林场、工队,了解木材生产、营林、木材加工和职工生活情况。
记得当时经常要凌晨5点多就上山拉木头。零下40多摄氏度拉车,衣服里面一身汗,衣服外面一层霜。我们跟采伐工人一起住帐篷、睡小杆铺,烧木头块取暖。林区艰苦生活的磨砺,让我深刻了解了社会基层和群众疾苦,更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可以说,这段经历对我一生影响至深,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重要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我调入原国家计委工作,主要负责宏观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现了地域、专业、行业的跨越,踏上学术研究和从政履职齐头并进的征程。
从地方基层到国家部委,从历史学专业到宏观经济工作,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跨界”!我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也深刻体会到“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道理。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认清时代潮流、紧跟发展趋势。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更应做到观天下以洞谙世事、辨方向以审视是非。这关乎研究成果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是否有益于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
40多年来,服务推进改革开放,服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发轫于经济体制改革,首要任务是计划体制的改革。从1982年起,我着手梳理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做法,撰写了不少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与同事一道编写了20多万字的案例研究成果《“包”字进城,一包就灵》,编写出《计划体制改革问题论争(1979—1983)》一书。
从国家计委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再到国家行政学院和创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智库,我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改革开放,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上取得了成绩,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了自我、实现了价值。这也是我学术生涯最为重要的心得和启示。
回望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研究问题”和“起草文件”始终是我工作的“主旋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让我终身受用。要有所作为,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扎根国情、认清国情、把握国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在我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伊始,我们党就突出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我也就比较早地花大力气对国情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写出一批研究国情特点和由此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文章。
1980年,我撰写了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我国国情初步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从国家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文化传统、社会性质和经济状况等方面论述我国国情的五大特点。党的十二大前,我和同事撰写《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书,成为对我国国情持续研究和深刻把握的重要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使我加深了对国情的全面认知,还使我牢固树立了强烈的国情意识,时时提醒自己,谈观点、想问题、出主意,起草文稿或是撰写文章,都要注意审视是否符合现实情况。力求做到“述古喻今文无妄作,观天察地人不虚生”,是我学术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治学态度,决定学术研究的成效。独立思考、唯实求真,是严谨、科学的态度。我向来信奉“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尊重事实、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我努力做到每事问、每事想,坚持用事实说话,敢于较“真”。
唯实求真的根本之道,在于调查研究。在治学和履职生涯中,我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听取多方面意见,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有关问题的真相,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研究就是一个例子。那年年初,国务院主要领导责成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织调研农民工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于是,我负责组织成立了农民工问题专题调研组,成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17个相关部门和8个农民工输出输入大省有关负责人以及农民工问题研究专家。经过10个多月对18个省的紧张调研,我们形成《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和55个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重要文件,系统地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政策措施。
搞好调查研究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还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和方法。2004年至2007年,我在国务院研究室任职期间,连续撰写多篇文章,阐述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规律、做法,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高度。我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是一个求实、求是、求解的过程,是一项严谨、缜密、科学的活动。搞学术研究,特别是搞政策研究的人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门必修课和一项基本功。
当然,唯实求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需要有服从和坚持真理的品格和胆量。
在我看来,学术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学术”二字,“学”就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术”就是应用知识技能,创造新价值新事物。
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做学问,是我矢志不渝的方向。
(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