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春运进行时】在青藏铁路“采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春运进行时】在青藏铁路“采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5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春运进行时】

  光明日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悦翔 周安然

  早上8点多,冬日的青藏高原还笼罩在一片静谧的晨曦之中。

  “今天风大,大家多穿点衣服,用布带把大风监测仪缠在手掌上,清点好其他仪器仪表,半个小时后我们前往风火山隧道采集风速……”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驻地内,工长马海龙仔细向同事们安排当日的作业任务。

  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通信段的高海拔驻地工区,主要担负昆仑山至风火山之间173公里铁路线上37个通信机房、2条光缆通道设备的日常维护任务,该区段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青藏铁路沿线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

  2006年,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投入运行,利用网络通信与控制相关先进技术,构建了辖域达1120公里的高原铁路长大区域大风连续监测网络体系,有力保证了列车运行安全。维护该系统的一个重要项点,就是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所做的工作——定期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校验。

  经过3个多小时的驱车跋涉,马海龙带领作业小队抵达风火山隧道口。“实时风速15米每秒,风向东南。先记录数据,再与网管中心确认和大风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是否一致……”在隧道口的穿堂风中,马海龙高举大风检测仪,一旁的搭档曹成雷则在测试本上记录下实时风速等数据。

  作为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监测点,在风火山隧道口采集的数据对于确保长大隧道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风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校验系统的精确性,我们要反复多次测速,间隔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完成第一次测速后,马海龙和同事们躲进避风处,搓了搓冻僵的手,喝了几口热水,便又走进寒风中。

  风火山隧道口的风速采集工作完成后,作业小队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清水河大桥附近。“可可西里地区不但风大,风向变化也特别快,尤其是眼前的清水河大桥区段,桥梁位于地表几十米之上,列车行驶在桥梁之上时直面大风,驾驶员需根据横风风速,动态调整驾驶速度,实现列车平稳操纵。”整理着手中的仪器,马海龙告诉记者,“‘采风’就是为了确保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精确运行,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5日 10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