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驶向港口经济新蓝海——山东日照港产城融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驶向港口经济新蓝海——山东日照港产城融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6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宋洪飞 夏宗伟

  春节期间,走进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红色门机与蓝色大海相映成趣,员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远洋货轮整齐地停泊在岸边,巨大的抓斗运转自如、抓放有序,矿石随着传送带滚滚向前,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就在2024年12月18日,当最后一抓斗铁矿石从一艘25万吨级货轮卸下时,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迎来首次突破6亿吨这一高光时刻。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日照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实现的又一个了不起的跨越。

  突破的难度在加大,突破的速度却在加快。通过提升港口能级、构建优势临港产业体系、打造内畅外联开放门户枢纽,日照市不仅为“强港、兴产、活城”打开了广阔空间,更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搭建了更大舞台。这样的“加速度”,就像是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道路上形成的一场“化学反应”,让这座港口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1.从“量变”到“智变”的跨越

  新春伊始,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储运基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设备调试,为基地正式投产做最后的准备。

  “我们预计,正式投产后日照港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仓储总量将达到376万吨。”山东港口日照港裕廊公司副总经理陈周介绍。不仅是粮食仓储能力的提升,山东港口日照港创新粮食卸船工艺,对现有泊位进行流程化改造,完成后石臼港区粮食卸船效率将比以前提升30%。

  目前,日照港口石臼、岚山两港区共建成矿石、集装箱、散粮、木片、原油、液化等泊位90余个,是全国首个单一港区拥有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港区,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9个货种吞吐量过千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及粮食进口口岸。

  “我们的目标不仅保持吞吐量持续攀升,还要让港口更智慧化,更绿色环保,不断提高作业效率,提升港口能级。”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衍棣说,“我们正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驶向港口经济新蓝海——山东日照港产城融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高效作业。徐一杰摄/光明图片

  记者在日照港石臼港区看到,南14号、15号泊位及后方储运系统流程化改造工程投入使用,传统码头成功升级为自动化码头。这一变革使得这两个泊位的年通过能力从1700万吨增长至4000万吨,单机效率提升了5倍。此外,还首创“5G+超级电容”机车,研发国内领先的火车装车楼系统,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2.75倍。

  不仅如此,日照港还实现了“从卸船到装车”“从卸车到装船”全流程自动化贯通,多设备“一键启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依托“5G+数字中台+AI”,研发轻量化算力平台,打造4D时空智慧堆场,实现全场景可视化“毫米级”定位管控,生产调度决策“毫秒级”响应……

  2024年12月27日,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建成投用,开创全货类全流程智能化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

  “目前,日照正进一步强化港口‘龙头’作用,全力服务和推动港口能级、集疏运能力提升,切实抓好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36个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港口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枢纽港、产业港转型发展。”日照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宝说。

  2.从“铸链”到“兴链”的蝶变

  在日照昱岚智造产业园的生产线上,一块块厚度3毫米的钢板,经过酸洗、冷轧、涂镀等一系列精密工序,被压缩成比一张A4纸还要薄的0.08毫米,变身被誉为“钢铁之花”的马口铁。这种产品因其卓越的性能备受市场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奶粉、啤酒饮料、预制菜等快消食品的高档包装。

  “越薄越难轧,附加值越高。”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伟介绍,该项目创新研发了世界首台(套)马口铁六机架酸连轧机组,并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开工到投产。

  创新制造不仅使产品身价倍增,还拉动当地钢铁产业链不断向高端突破。

  对日照而言,传统产业特别是临港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国家布局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这里产能集中度位居全国第4,山钢日照公司和日照钢铁两大龙头企业在这里扎根,生产的高强钢、集装箱板和油罐钢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而0.01毫米厚度的“手撕钢”更是打破了国际垄断。同时,作为国家原油进口的重要口岸,中国每进口10吨原油就有1吨从日照上岸,通过6条原油长输管线直通港口,为全国沿海港口中最长的原油输送网络。

  随着临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新变革。

  在日照华泰纸业产业园内,一个年产15万吨高透伸性纸的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建成投产后,该公司的高透伸性纸总产能将达2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伸性纸生产企业和行业领跑者,有效填补国内伸性包装纸进口缺口。

  “之所以持续投资,港口功不可没!”日照华泰纸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曰平介绍,“我们的原材料从港口运到企业,仅需一小时车程,省下的可不只是时间,更是实打实的物流成本。”

驶向港口经济新蓝海——山东日照港产城融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日照边检保障木材船舶高效通关。王凯祥摄/光明图片

  此外,山东华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在日照建设一个总投资35亿元的大项目,计划年产70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及30万吨高新碳材料。该项目生产的负极材料前驱体是新能源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各领域以及集成电路、显示器、医药等行业。

  “当时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我们也考虑了其他城市,但最终将项目定在了日照。”华贸(日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瑞谈及落户日照的原因时直言,“因为生产负极材料前驱体的原材料是石油焦,材料主要依靠进口,而散货运输为主的日照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日照市以开展“项目提升年”为牵引,聚力抓好“5个100”重点项目,持续在提高投资效益、提振消费需求上加力推进。特别是用好港口这个最核心战略资源,加快推进36个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扩量提质攻坚行动,深挖大宗商品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丰富拓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让港口流量更好转化为经济增量。

  同时,当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在推动钢铁、石化、汽车、粮油、浆纸等临港传统产业升级基础上,持续搭平台、建场景、优生态、强招引,加快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延链聚合、起势成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日照临港产业产值占据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利税的85%以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日照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既具备深厚传统根基,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临港产业集群。”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3.从“煤场”到“蓝湾”的重生

  冬日的海龙湾与蓝天碧海相映成趣,这片曾经的“黑煤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海滨旅游的新亮点。在这里,众多海洋生物找到了新乐园,不仅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频频出现,还有数量众多的海龟、口虾蛄、章鱼畅游于此。

  “过去这里到处是煤灰,现在却成了我们日常散步休闲的好地方。”68岁的秦绪斌老人眼中闪烁着对环境改善的喜悦。

  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不仅将昔日荒废的虾池、烂泥滩改造为一条功能复合、活力多元的阳光海岸绿道,还使日照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更被列为全国7个全域创建美丽海湾试点城市之一。“很多市民和游客喜欢沿着山海天阳光海岸骑行,沐浴阳光,观赏绝美海上日出,享受海天一色的美景。”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苇深有感触地说。

  这座城市也正经历着从“水上运动之都”向“运动休闲之城”,再到“经山历海 体育日照”生态体育IP品牌的嬗变。这座城市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热辣滚烫的旅游经济,每年吸引超过5000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俯瞰日照,清晰地看到退港还海、东煤南移、北集南散、北客南货等转型升级工程让港口与城市的布局更加优化。

  为了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日照市推出27项攻坚行动,出台30条加强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的意见,并实施60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港口作为物流枢纽的角色。充分发挥坐拥全国唯一具备两条千公里铁路直通港区,瓦日、新菏兖日两条铁路大动脉贯通东西、重来重回的优势,强化腹地一体开拓、产业一体培育、枢纽一体打造,积极布局铁路沿线内陆港、海铁联运中转基地,服务晋陕豫等沿黄流域200余家煤炭、钢铁企业。

  与此同时,边检、海关等口岸单位推出一船一策、报备直办、优检先办、容缺快办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最大限度缩短手续办理和通关时间。日照综保区聚焦临港混矿保税加工、大宗商品贸易物流产业以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照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的港口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服务,解决了货主融资难题,为临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日照这样对港口情有独钟、眷恋有加;也从来没有一座港口,像日照港这样,让原本古老的城市在短短35年间焕发出勃勃生机,阔步迈向现代化建设的坦途。”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表示。

  前不久,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聚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整体布局、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为日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拔节生长的日照,正聚焦‘强港、兴产、活城’,通过打造内畅外联的开放门户枢纽、构建彰显优势的临港产业体系、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力创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乔翠霞说,这座城市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6日 0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